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臣當親近我而助我,故曰「臣哉鄰哉。」 親我助我,乃盡為臣之道,故曰「鄰哉臣哉 。」 鄒氏補之曰:「臣,謹其分也,鄰忘其分也。臣而復鄰,嚴不至於苛;鄰而又臣,和不至於流。」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 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 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作服,汝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 言,汝聽。」

蔡傳此言臣所以為鄰之義也。君,元首也。君資臣以為助,猶元首須股肱耳目以為用也。言我欲左右有民,則資汝以為助,欲宣力四方,則資汝以有為也。汝明者,汝當明其小大尊卑之等差也。在,察也。忽,治之反也。言汝當審樂而察政治之得失者也。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 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 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蔡傳此舜將欲作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皋陶將欲賡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舜作歌而責難于臣,皋陶賡歌而責難于君。君臣之相責難者如此,有虞之治,茲所以為不可及也。

《商書太甲上》

惟嗣王不惠於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 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 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 丕承基緒。」

蔡傳伊尹言:「成湯常目在是天之明命,以奉天地神祗、社稷宗廟,無不敬肅。故天視其德,用集大命,以有天下,撫安萬邦。我又身能左右成湯,以居民眾,故嗣王得以大成其基業也。」

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 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 忝厥祖。」

《太甲下》

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 于休。

蔡傳「君臣各盡其道」,邦國永信其休美也。

《咸有一德》

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 有》之師。」

蔡傳君臣皆有一德,故能「上當天心,受天明命」而有天下。

《說命中》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 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

蔡傳「制為君臣上下之禮,以尊臨卑,以下奉上」,非為一人逸豫之計而已也,惟欲以治民焉耳。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

孔傳言「聖王法天以立教,臣敬順而奉之。」

《說命下》

股肱惟人,良臣惟聖。

蔡傳「《手足備》而成人」,「良臣輔而君聖。」

惟后非賢不乂,惟賢非后不食。

蔡傳「君非賢臣,不與共治,賢非其君,不與共食。」言君臣相遇之難如此。

《周書呂刑》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

蔡傳「穆穆」者,和敬之容也。「明明」者,精白之容也。「灼于四方」者,穆穆明明,輝光發越而四達也。君臣之德,昭明如是,故民皆觀感動盪為善,而不能自已也。

詩經

《大雅假樂》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 自天申之。

朱注《君子》,指王也。民,庶民也。人在位者也。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福無疆, 四方之綱。

朱注言有威儀聲譽之美,又能無私怨惡,以任眾賢,是以能受無疆之福,為四方之綱。大全輔氏曰:「率由群匹,能盡用天下之賢也。」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 民之攸墍。」

朱注解,惰。墍,息也。言人君能綱紀四方,而臣下賴之以安,則百辟卿士媚而愛之,維欲其不解于位,而為民所安息也。 東萊呂氏曰:「君燕其臣,臣媚其君,此上下交而為《泰》之時也。《泰》之時,所憂者怠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