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于其親,進則有欣然之慶,非貪官也;退則有戚然 之憂,非懷祿也。其意在于不忘光君榮親,情所不能 已者也』。」

《抱朴子良規》篇:「夫君,天也,父也。君而可廢,則天亦可 改,父亦可易也。大聖著經,資父事君,民生在三,奉之 如一。」

《兩同書》,明君之信臣不如父母之信子。

《譚子》感父之慈,非孝也;喜君之寵,非忠也。

《迃》,書父之命,子不敢逆君之言,臣不敢違。「父曰前,子 不敢不前;父曰止,子不敢不止。」臣之于君亦然。故違 君之言,臣不順也;逆父之命,子不孝也。不順不孝者, 人得而刑之;順且孝者,人得而賞之。

嬾真子元城先生與僕論《禮記內則》,「雞鳴而起,適父 母之所。」僕曰:「不亦太早乎?」先生正色曰:「不然。禮,事父 與君一等一體,父召無諾,君命召無諾,父前子名,君 前臣名。今朝謁者必以雞鳴而起,適君之所,而人不 以為早,蓋以刑驅其後也。今世俗薄惡,故事父母之 禮,得已而已爾。若士人畏犯義如犯刑,則今人可為 古人矣。」僕聞其言,至今愧之。

兼明《書》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犯 上,謂干犯君上之法令也。言人事父母能孝,事兄長 能弟,即事君上能遵法令,必不干犯于君上也。 《皇極經世》:堯舜父子之衰也,湯武君臣之缺也。 《東坡志林》:郗嘉賓將死,出其所與桓溫密謀之書,一 篋囑其門生曰:「若家君眠食大減,即出此書方回見 之曰:『是兒死已晚矣』。」乃不復念。余《讀而悲之》曰:「士之 所甚好者名也,而愛莫加于父子。嘉賓以父之故,而 不匿其惡名;方回以君之故,而不念其子。嘉賓可謂 孝子,方回可謂忠臣也。」

《聞見後錄》:桃應問於孟子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 瞍殺人,則如之何?」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曰: 「舜安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竊 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劉子曰: 「孟子之言,察而不盡理,權而不盡義。孝子之事親也, 既外竭其力,又內致其志,不使其親有不義之名,不」 使其人有間非之言。舜為天子,瞽瞍必不殺人也。仲 尼之作《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故以子則諱父,以 臣則諱君,豈獨《春秋》然哉?雖為士者亦然,故必原父 子之親,君臣之義以聽之。昔者商鞅之作法也,太子 犯之。鞅曰:「太子,君之貳也,不可以刑。」刑其傅與師。鞅 之法刻矣,然而猶有所移。由是觀之,瞽瞍殺人,皋陶 必不執也。葉公子高問於孔子曰:「吾黨直躬者,其父 攘羊,而子證之,何如?」孔子曰:「不可。吾黨之直者,異於 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由是觀之,瞽瞍殺人,皋陶雖 執之,舜必不聽也。舜豈以天下有所受,顧臨其親哉? 夫聖人莫大焉,天子莫尊焉。德為聖人,而不能使其 親無一朝之患,是則非舜也。知天子之尊,而不知天 子父之貴也,而務搏執之,是則非皋陶也。無其事云 爾,有其事奚至於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故曰:「孟子 之言,察而不盡理,權而不盡義。夫衡之為物也,徒懸 則偏而倚,加權焉則運而平。一重一輕之間,聖人權 之時也。請問權?」曰:「皋陶不難棄士,不過失刑而已矣。 以君」臣權之,天下之為君臣者必定,義莫高焉。舜不 難棄位,不過隱法而已矣;以父子權之,天下之為父 子者必悅,仁莫盛焉。故善為政者,無以小妨大,無以 名毀義,無以術害道,無以所賤干所貴。迂其身有以 利天下則為之;貶其名有以安天下則為之。其唯舜、 皋陶乎!

《晁氏客語》:「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國人」,此為 君而言也,非為臣者所以責君。父子之間不責善,此 為父而言也,非為子者所以責父。

《藝圃折中》:「君,天也,父也。天不常雨澤而旱潦,為下土 者傾而陷之,可乎?父不理生產而博飲,為子孫者鴆 而戕之,可乎?其不可也必矣。湯武之罪,當無所逃,彼 其自恕與?天下後世恕之者,不過曰誅一殘賊,而拯 億兆于塗炭。行大義者不恤小節,興大利者不顧小 害,是又不思甚也。為湯武者,能保其子孫皆賢明仁」 聖否乎?如身後之付不可必,蓋亦姑忍是而冀其將 來矣。何遽為禍首,以啟天下無君無父之心,使殃毒 之流紛紛如也?

《容齋隨筆》:「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 孝子之門。劉歆事父,雖不載不孝之跡,然其議論每 與向異同。故向拳拳于國家,欲抑王氏以崇劉氏,而 歆乃力贊王莽,倡其凶逆,至為之國師公,又改名秀, 以應圖讖,竟亦不免為莽所誅。使天道每如是,不善 者其知懼乎?

《容齋三筆》: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子之迂也,奚其正?」夫子責數之 以為野。蓋是時夫子在衛,當輒為君之際,留連最久, 以其拒父而竊位,故欲正之。然子欲適晉,安有命世 聖人,而肯居無父之國,事不孝之君哉?是可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