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蘇子謂楚王曰:「仁人之於民也,愛之以心,事之以善。

言孝子之於親也,愛之以心,事之以財;忠臣之於君 也,必進賢人以輔之。今大王之大臣,父兄好傷賢以 為資,厚賦斂諸臣百姓,使王見疾於民,非忠臣也。大 臣播王之過於百姓,多賂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 之所愛,亦非忠臣」也,是以國危。臣願無聽群臣之相 惡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節身之嗜慾,以與百 姓。人臣莫難於無妬而進賢,故明主之察其臣,必知 其無妬而進賢;賢臣之事其主,亦必無妬而進賢。 張儀惡陳軫於秦王,曰:「軫馳陳楚之間。」今遂不加善 秦而善軫,然則是軫自為而不為國也。且軫欲去秦 而之「楚,王何不聽乎?」王謂《陳軫》曰:「吾聞子欲去秦而 之楚,信乎?」陳軫曰:「然。」王曰:「儀之言果信也。」曰:「非獨儀 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也。孝己愛其親,天下欲以 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為臣。賣僕妾,售乎閭 巷者,良僕妾也;出婦嫁鄉曲者,良婦也。吾不忠於君, 楚亦何以軫為忠乎?忠且見棄,吾不之楚,何適乎?」秦 王曰:「善!」乃止之。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 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 挈戈而隨其後者,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二 人對曰:「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飧臣父。臣父且死, 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 仰歎曰:「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 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飧得士二人。

《漢書高祖本紀》:「上歸櫟陽,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 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帝雖子,人主也;太 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 行』。」後上朝太公擁彗,迎門卻行。上大驚,下扶太公。太 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上心善家令 言,賜黃金五百斤。」

《王陵傳》:漢王擊項籍,陵以兵屬漢。項羽取陵母置軍 中,陵使至,則東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 者,泣曰:「願為老妾語陵,善事漢王。漢王長者,毋以老 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項王怒,烹 陵母。陵卒從漢王定天下。

《新序節士篇》:「蘇武使匈奴,匈奴欲降,武使貴人。故漢 人衛律說武,武終不屈撓,稱曰:『臣事君,猶子事父也。 子為父死無所恨,守節不移,雖有鐵鉞湯鑊之誅,而 不懼也,尊官顯位,而不榮也。匈奴亦由此重之』。」 《後漢書馮異傳》:「建武三年,異拜征西大將軍。人有章, 言異專制關中,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帝 使以」章示異,異惶懼,上書謝。詔報曰:「將軍之于國家, 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趙苞傳》:「苞字威豪,遷遼西太守,遣使迎母。值鮮卑萬 餘人入塞,苞母遂為所劫質,載以擊郡。苞率騎二萬 與賊對陣,賊出母以示苞,苞悲號謂母曰:『為子無狀, 欲以微祿奉養朝夕,不圖為母作禍。昔為母子,今為 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唯當萬死,無以塞責』。母 遙謂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昔王陵 母對漢使,伏劍以固其志,爾其勉之』。」苞即時進戰,賊 悉摧破,其母、妻皆為所害。苞殯母葬訖,謂鄉人曰:「食 祿而避難,非忠也;殺母以全義,非孝也。如是,有何面 目立于天下!」遂嘔血而死。

《世說》: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 「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皓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 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臣何敢言盛?」

《晉書周處傳》:氐人齊萬年反,朝臣惡處彊直,皆曰:「處, 吳之名將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隸夏侯駿西征。伏波 將軍孫秀知其將死,謂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辭也』? 處曰:『忠孝之道,安得兩全?既辭親事君,父母復安得 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謝琰傳》:「琰與輔國將軍劉牢之俱討孫恩,恩逃于海 島,朝廷以琰為會稽內史。既而上黨太守張虔碩戰 敗,群賊銳進。賊既至,琰跨馬而出,廣武將軍桓寶為 前鋒,至千秋亭敗績。琰與二子肇、峻俱被害,寶亦死 之。後詔以琰父子隕于君親,忠孝萃于一門,贈琰侍 中司空,諡曰忠肅。」

《桂苑叢談》:崔英年九歲,在秦王苻堅宮內讀書。堅殿 上方臥,諸生皆趨,英獨緩步,怪而問之,英曰:「陛下如 慈父,非桀紂君何用畏乎?」

《南史柳世隆傳》:「齊高帝踐祚,世隆進爵為公。褚彥回 曰,世隆事陛下,在危盡忠,居憂杖而後起,立人之本, 二理同極,加榮增寵,足以敦厲風俗。」

《梁書謝藺傳》:藺五歲,每父母未飯,乳媼欲令藺先飯。 藺曰:「不覺饑彊,食終不進。」舅阮孝緒聞之,歎曰:「此兒 在家則曾子之流,事君則藺生之匹。因名之曰藺。」 《北史裴讓之傳》:讓之弟諏之奔關右,兄弟五人皆拘 繫。齊神武問云:「『諏之何在』?答曰:『昔吳、蜀二國,諸葛兄 弟各得盡心,況讓之老母在此,君臣分定,失忠與孝, 愚夫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