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休德。然後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於萬世,永永無 窮,朕甚嘉之。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為禮 儀奏。」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 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等謹議 曰:「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皇廟宜 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 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 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歲獻祖 宗之廟,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 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 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 呼,豈不仁哉!

按《漢書本紀》,「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高祖 十一年,誅陳豨,定代地,立子恆為代王,都中都。十七 年秋,高后崩,諸呂謀為亂,欲危劉氏,丞相陳平、太尉 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共誅之,謀立代王。」語在《高后紀》 《高五王傳》。「大臣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張武等議,皆 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其屬意非 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喋血 京師,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願稱疾無往,以觀其 變』。」中尉宋昌進曰:「群臣之議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豪 桀並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位 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二矣。」漢興,除秦煩苛, 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呂太后 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 北軍,一呼,士皆袒左,為劉氏畔諸呂,卒以滅之。此乃 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 寧能專一邪?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 邪、齊、代之彊。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 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 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報太后,計猶豫未定。卜之, 兆得大橫。占曰:「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啟以光。」代王 曰:「寡人固已為王,又何王乎?」卜人曰:「所謂天王者,乃 天子也。」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見太尉勃勃等, 具言所以迎立王者。昭還報曰:「信矣,無可疑者。」代王 笑謂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驂乘,張武等六人 乘六乘傳詣長安,至高陵止,而使宋昌先之長安觀 變。昌至渭橋,丞相已下皆迎。昌還報,代王乃進至渭 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下拜。太尉勃進曰:「願請間。」宋 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太尉勃乃跪 上天子璽。代王謝曰:「至邸而議之。」閏月己酉,入代邸, 群臣從至。上議曰:「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將軍臣武、 御史大夫臣蒼、宗正臣郢、朱虛侯臣章、東牟侯臣興 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 帝子,不當奉宗廟。臣謹請陰安侯頃王后、琅邪王列 侯、吏二千石議:大王高皇帝子宜為嗣,願大王即天 子位。」代王曰:「奉高帝宗廟,重事也。寡人不佞,不足以 稱。願請楚王計宜者,寡人弗敢當。」群臣皆伏固請。代 王西鄉讓者三,南鄉讓者再。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計 之,大王奉高祖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皆以 為宜。臣等為宗廟社稷計,不敢忽,願大王幸聽臣等。 臣謹奉天」子璽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將相王列侯, 以為其宜寡人,寡人不敢辭。」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 侍,使太僕嬰、東牟侯興居先清宮,奉天子法駕,迎代 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領南 北軍,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還坐前殿,下詔曰:「制詔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間者諸呂用事擅權,謀為大逆, 欲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 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 酺五日。」

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見于高廟。遣車騎將軍薄昭 迎皇太后于代。詔曰:「前呂產自置為相國,呂祿為上 將軍,擅遣將軍灌嬰將兵擊齊,欲代劉氏。嬰留滎陽, 與諸侯合謀以誅呂氏。呂產欲為不善,丞相平與太 尉勃等謀奪產等軍。朱虛侯章首先捕斬產,太尉勃 身率襄平侯通持節承詔入北軍典客揭,奪呂祿印。 其益封太尉勃,邑萬戶,賜金五千斤;丞相平、將軍嬰 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朱虛侯章、襄平侯通邑各二 千戶,金千斤;封典客揭為陽信侯,賜金千斤。」十二月, 立趙幽王子遂為趙王,徙琅邪王澤為燕王。呂氏所 奪齊、楚地皆歸之,盡除收帑《相坐律》令。正月,有司請 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廟也。詔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 未歆饗也,天下人民未有㥦志。今縱不能博求天下 賢聖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 不德也。謂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 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 天下之義理多矣,明於國家之體。吳王於朕,兄也;淮 南王,弟也。皆秉德以陪朕,豈為不豫哉?諸侯王宗室 昆弟,有功臣多賢及有德義者,若舉有德以陪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