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民物,無一非故,知此學之顛末,宜莫如予記屬郡之

事,以詔諸後人,非予之分乎?按元至元十九年夏四 月,命雲南諸路皆建學以祀先聖。澂之有學始此。我 朝洪武十四年取雲南,明年建置諸司,設學校。宣德 庚戌,學修於知府白永年輩;正統七年,又修於知府 王彥,至今復有茲役。蓋自有學以來,修者不數人。乃 知留心教化者,其亦相望希闊耶?為有司而不知崇 學校以興教化,是之謂俗吏守之所舉,其「賢於人遠 矣。」嗚呼!不以學校為急務者,有司之責也;有美學宮 而不能藏修以待用者,非諸生之責乎?凡學宮之修, 非直事粉飾以求美觀而已,將以造就人才,興道致 治,國家之所以立法,有司之所以趨令,胥不出此。今 日被其教養者,必博學強記,以盡致知窮理之功;躬 行實踐,以求修身體道之效,窮可以潛淑一鄉,達可 以兼善天下。若群居嬉戲,德不加修,學不知講,則非 良有司修學之意,予之望於諸生者安在也?《記》斯學 也,凡與有其責者,庶幾有警於斯文。正德十年四月。

《築城垣記》
朱應登

正德己卯春三月,澂江府童璽以狀授弟子生員張 時舉、李時新來謁曰:「澂江,古羅閣甸也,元以路名。我 朝混一區宇,始更為府焉。」歲丁丑,璽以刑部郎中來 守茲土。顧府治居山之半,先是守者相踵不利,謀遷 之未果。璽至,乃得請於諸當道,始改遷之。顧惟茲郡 壤僻而山藪遐,恆苦盜憂,又密邇省會,甚而郛之不 「治,將用以為厲也。」乃相地定方,乃計財程工,乃揣度 厚薄高卑,而鬻舊治之隙畀之民,得若干金,為堵五 百丈焉;乃節縮羨餘,取贏補積,得若干金,為堵二百 丈焉;乃募之士民之樂從者,令自築之,為堵四百五 十丈焉。堵基以石,上覆之瓦。乃殖陶於郊,伐石於山, 各因其近,以便輸焉。澂之軍民以千計,月二簡練之, 至則罷其操而俾之輸,以故民無慼焉。其木石瓦甓 之材,以數計之,九十萬七千有奇。役人之力,以工會 之,幾十萬,而雉壘矗立,陴墉崇峙,大體備矣。門闢為 四:「東咸和,南安阜,西朝天,北宣武」,各券以石,樹之岑 樓。其「安阜」、「朝天」,則徙郡譙之植,仍敵樓之舊,棲其上 焉。經始於戊寅春之「孟,乘農之暇也;落成於己卯春 之季,見事之同也。是役也,材有經而不靡,工有漸而 不擾,請為記之。抑公有分地之責,嘗目睹焉,敢不惟 公之圖!」又曰:「非有其功也,將以詔夫後之人,以無隳 前功也,敢不惟公之圖!」應登乃作而嘆曰:「守之用心 勤矣哉,可謂不懈於位矣。去年秋九月,嘗按部澂江, 視其」楨幹之役,群趨而薨薨也,眾和而登登也。竊計 其民則病矣,徐察之,則熙熙也,愉愉也,若無所事事 也。謂守能得民之用,茲即訖工。所以述美而彰信者, 於予其何辭?方今海內乂安,縮甲不用。諸所為太守 者,以發伏摘奸為健羨,以防患捄弊為末,圖本則顛 矣。《語》曰:「不植則僵,不修則壞。」禍患所從來久矣。吏苟 習常蹈故為安,固不望其修且植也。即修矣植矣而 維之者弛焉,則僵與壞者不翹足可待耶?守蒞澂江 既二年,其自奉甚約,至于保障安養之政,凡可以衛 民者則甚急,可謂知所本矣。乃若扶僵于微,杜壞于 漸,獨非將來者之責與!《詩》曰:「哲夫成城。」然則繼守而 守者,苟無隳于職,雖百世可也。《斯記》其前,為之慮乎? 城之役,協謀者,通判姓夏,名釜,餘姚人;督事者,經歷 楊萬鎰,射洪人;照磨陳軏,浦江人;教諭楊祐,義民蔣 春,耆老張佐。皆以勞得次,書於後。

《修濬黑龍潭水利記》
吳元孝

蓋水利之為,政治要也。國賦民生,實根本焉。古昔名 臣循吏,靡不惟是為務。涇之三渠,漳之十二渠尚矣。 其後倪以公修治於六輔,范文正濬築於廣陵,信陽 令有「子貢坡」之號,胡襄守有《如春陽》之歌。流澤無窮, 聲施後世,豈偶然哉?慨諸當年所為慮思以臻厥成 者,相視營度,功誠偉矣。路南州界深阻,山澤未闢,水 源出自黑龍潭,而坡堰弗建,蓄洩無備,旱澇曾不得 一勺之用。自贈中大夫大參鄒公蒞茲土,奉職循理 以為治,百姓樂業,訟獄平反。他如增課解羨種種,又 其緒耳。然於水利尤加之意。爰築堰束水勢,鑿渠數 十里,通水道,由潭口抵大屯,原隰幾千頃,皆為沃野, 無凶年。州民粒食之休,貽於萬世,洋洋乎惠澤流傳, 與古爭烈,而建祠崇祀,俎豆無替,視歌誦殆遠過之 矣。歲久陵谷遷徙,渠漸淤而野幾涸,夫亦川澤在前, 弗因之者之過也。公聞孫今總滇臬,平反無冤,世德 直與于門並稱,尤勤水道遺跡,以光大先澤。方元孝 入境贄謁,首舉以詢,時固拙劣,未遑開濬,蒙授以方 略,始知所嚮以從事。爰循故道,閱視實由,谷口之衝, 水激沙崩,此塞彼必決,毋怪乎旋修而旋堙也。於是 堅甃谷口,增梘橫石,灑盪沙泥,使不墮塞溝瀆中,而 後潰者築之,閼者疏之,渠復其故,而沃野再睹於今 日。軍民之懽忭鼓舞而戴德於公者,猶當日之戴德 於贈公矣。惟贈公經畫之遠猷,今公繩武之極思,精 神潛孚而不隔,故功烈經久而聿新。路南億萬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