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地,贅吻而辨。而其懷恩畏威,歷千百世,猶一日侯。曾作 《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訓囑。臣子初薨,所在 各求立廟,後主不聽,百姓祭之道陌上校尉習隆上 表曰:「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 之功,鑄金以存其像。況」亮勳蓋一世,而使百姓巷祭, 蠻酋野祭,非所以存德意也。遂立廟。夫當是時,孟獲 授御史中丞,彝戎乃北奔成都,號泣野祭,況天威所 臨,深懷德惠之地乎?固知求民之心,即當時奔成都 野祭之心也。昔武侯還師既久,營屯相謂曰:「若等諸 葛公遺民,相率安營,以生以長。」乃構侯祠,事則致禱。 夫恩威者,遍九十餘部皆通,是故求民何異營屯之 人,而其心即前日建廟致禱之心也。我皇祖收滇,置 之禮樂教化,幾二百年,而武侯之功,于今為烈,則侯 名益重西南而彰於鼎峙,是故求州,今為盛化。黔黎 享太平之福,慨艱危之世,愬懷柔之恩益重,其思焉 者,盛衰相感也。宋公劉裕修張良廟,傅亮作《教》曰:「子 房道亞黃中,昭鄰殆庶,參軌伊望,冠德如仁。」夫謂其 風雲元感,蔚為帝師,夷項定漢,收拯橫流,誠有之。若 云亞、黃、中,參伊望,則溢稱也。子房比孔明,雖得便宜, 而勢有難易。沛公天授與漢,事既去時又天淵,而其 神解淵籌,自能動物開遠。然人物正大,出處明潔,謂 之三代遺才,參軌伊望也,非耶?匯公牧求幾六載,為 政務存大體,不為赫奕,不作矯飾,不先意承合處,有 事夷然如無事日。據案折獄,量情擬法,故犯軍律者, 雷厲不少貸。建學鄉飲,尤為切務。古云:「平易近民,侯 無愧焉。」其創武侯祠也,順民心而已。民心於武侯也, 大名遺像,若日月亙天,見即瞻仰,而匯公之心,與廟 俱存。瞻武侯之像,懷武侯之恩,見匯公所立之廟。懷 匯公為民之心,後將有立祠,以其懷武侯者分懷於 公,是故去後有思民情之真,曠百世不渝,「求民於武 侯」是也。故知民於匯公,可以必去後之真矣。公姓楊, 名杰,字士登,四川合江人。癸卯鄉薦。是為《記》。

《關索嶺碑記》
呂淮

白雲山在求治北,望之巍然其起如鶩,其伏如鷺。其 支而出也,如揖如附,重岡沓嶺,盤亙數十里。抵西一 支,巨石巉巖,險絕陡峻,是名關索嶺。腰嶺一道,為求 要衝,舊有關廟,屹立道左。正德間,求守蜀人何公子 奇,歷覽境內山川,摘奇紀勝,拔奧區之特秀者,列為 八景。茲其一焉,曰索嶺,樵歸是也。予嘗觀西蜀雲貴 《地志》,凡險道峻絕之處,咸以「索嶺」為名,多有祠廟,陰 為保障。世傳其神生而美,少英烈武勇絕人,為漢壽 亭侯嗣子,能通阻隘。昔自川、陝、荊、湘、滇、雲、貴、竹瀕江 據險,頗著英靈。古今行旅之達,異域殊方,踰壘過關, 皆賴神賜。宦遊貴官,旅行商賈、武士將卒,動則謁廟 致虔,以希福庇。故在在妥靈祀之,有「不間於一隅之 偏也。」吾求為澂江屬郡,距晉寧、昆陽之南,由晉寧東 北抵府,西北抵省城,由昆陽泛滇池,亦可達省。遠近 之人,往過來續,駝輓轉輸,絡繹不絕。以至迎勞使節, 賓送臺司,無不循是道而經其廟者。廟在石巖之隈, 舊制頗狹,過者惜之。歲戊午冬,郡民龔景秀慨然有 志,恢拓前宇。謀之祝人李恩,募材鳩工,廓而新之。甃 石為臺,臺上為楹。即左巖為小殿,像觀音、大士於內。 更故道於臺址,以遠塵囂。又於嶺麓平凹墾田數坵, 并自買田一區,以為香火助。視昔傾圮卑陋,煥然一 新;雖無黝堊之施,其崇廣幽靚掩映於嵐光、杳靄、樹 陰蒼翠間;卓焉為求陽之一景也。計其費,眾十之六、 龔十之四。計其役,首事於己未夏,訖功於庚申秋。僉 謂此舉不容無傳,當述之以告來者。因命匠伐石,徵 予為之記。

《遷學宮記》
晁必登

惟天下學宮必廟像。夫子堂起《明倫》授受誦說之所, 其堂乎!以聖賢為師,欲朝夕仰觀以為依歸者,廟之 所以作也。故堂與廟,高簷樑棟,相依並峙,天下無異 制焉。澂江儒學在金蓮山巔,山去闤闠,高數百尺,遠 望之,宮牆丹雘,堂宇翬翼。自上而窺,一覽百里,湖光 山色,汪洋掩映,有憑虛御空之勢,師生相與從事於 斯也。其往登登焉,其返翩翩焉,僕僕於卯酉之間。或 憚難即私家,習業而學為虛設,人病之,莫能為謀。先 是,府治在其左,高與之並。前吏於茲者,亦以返復之 迂,遷治於山之半。地亢風厲,弗利於居。今守閩之連 城童氏璽謀再徙治,得郡東普照寺,卜之吉,易寺為 之。於舊治址則念曰「學宮」,人病之,茲「其可圖。」遂即其 址,損高而趨于卑,以改廳為堂,再運斧斤,施黝堊而 一新之。後為講堂,經始於正德戊寅冬,落成於庚辰 季春。自是下堂得平地,出門即坦途,衿袍來遊,喜形 於色。舊堂亦不廢之,改前為仰山書院,後為仰山祠, 以祀鄉賢名宦。惟大成殿巍然故存,堂與廟遂相去 百尺,高下懸矣。雖然,「廟處於高,有高山仰止之義焉; 堂處於卑,有禮卑法地」之義焉。亦足以寓道體而益 進修,不妨其為遷之善也。曩余謫倅茲郡,比其再臨, 府以易地,學復改為新厥觀焉。守以《記》請。予視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