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利,孰非食鄒庭兩世之澤也哉?祖孫濟美,德業交輝, 寧啻李贊皇、黃安陸已耶?楊伯起之《五代》,張子孺之 七葉,其繩繩無多讓矣。無煩公帑,非餘澤之浸灌,有 以感動之,烏能若是?元孝下吏,何敢以不文之辭為 揚厲,幸附畚鍤之役,而興仰止之思,敢綴《誌》之。其董 督則本州吏目黃君應登,實有勞勩焉;分修則水利 老人夏時泰、王朝栗正芳也,例得併書。

《西礐龍泉碑記》
董雲漢

吾郡附郭邑惟河陽,距治所十餘里。乾隅經松枰西 下而南,雙墉高峙橫亙,題曰「西泉勝境。」轉小石梁,沿 隄向龍岡少南,祠曰西礐龍泉。厥源左自本境羅藏 山澗,右則昆明池之海寶山涯。脈竇縈連至龍岡,巨 石巉巖下,混混分注,冽而寒。合流於祠之前,迤邐南 達於撫僊湖,近者叵測。乃東遠引之,極於犁華、魯旗 諸邨營,放於湖濱,其利甚溥,祀典具載。每歲春三月 上辰日,郡守率僚屬致祭,既而沾利諸邨營繼之,因 於泉始出處修禊事,翼帶壇墠,松陰鬱鬱蒼蒼,有浴 沂風雩遺意,迄於初夏。相傳昔近邨楊鎮寧二守,理 巖下刱,建祠四楹,後其子堅移前數十武,中設神像, 又前丈餘為門屋,旁列神馬及執轡者。顧公祭畢,燕 休無所,即於神像之旁。嘉靖癸卯春,署郡事會省二 守李侯允簡,首捐西市征稅堂食白金十有六兩,擇 委近村民楊憲尹貴,督建壽樂亭於祠左之後,側為 庖所,周以垣,復楊之後一人司祠事。縣令劉侯鼎亦 量助贖金,更募於沾利諸村營建豐樂亭於祠右,餘 胥如左。又建寢殿於祠後,奉移神像,虛其前為堂,壽 樂亭後巖建小亭曰「尋向。」上去鑿磴,盤旋而登,至最 高處,巖石環抱,直祠後,俯視數十仞,亭曰「高明。」凡湖 山林野、天光物華,舉在目前。祠前中流,疊土石為臺, 三亭其上,曰「觀瀾」、「宗瀛」、「會澤。」其修禊所為垣以障之。 惟是土木之功,必資修葺。辛酉春,尹貴等白於郡邑, 爰稽沾利諸村營,酌其多寡,使分任其責,伐石為碑 以刻之,庶垂永久,以漢與聞。其役請為記。惟茲實為 報本,矧便我公私,自今始事及嗣修葺者,尚勉殫心 力,共圖堅久,毋苟且虛應,以自遺累。舊名《西浦龍泉》, 考浦之義不甚協。維石巖巖,民具爾瞻。更曰「西礐龍 泉」,斯允稱云。

《華藏寺三清閣碑記》
楊應霈

閣,在華藏山之巔。由山門百盤而上,則林木蔥菁,怪 石嶙峋,捫蘿躡蹬,曠邈弄雲。振衣之鄉。至則金碧輝 煌,楹廊丹雘。徙倚久之,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 登仙,不覺形諸。嘆曰:「美哉歷歷乎,茲全澂之大觀也。」 顧謂楊侯曰:「君其收峴山之樂,步廬陵之塵,而為此 者乎?」侯曰:「否,吾不盡為是。」於是二人相顧而笑曰:「否 否,吾知其不為是也。蓋民情之隱伏無盡,故寒暑、燥 濕、剛柔、輕重、遲速、器械、衣服、五味好尚,縷縷乎異。故 古之王者,必於省方觀民乎重之。若目不睹閭閻之 隱,身不遊疆里之外,即有隱伏,何以歷覽而周知?陟 斯巔也,登斯閣也,則晴川如掌,仙湖若鏡,千山之巧 削,如芙蓉窈窕。即田疇,即水利,即部」落、即《郊壘》、即風 土好尚,靡弗一一觸目,昭然大觀。於是睹檣帆之往 來而有通商惠賈之思,睹田疇之豐歉而有興發補 助之思,睹部落之星散而有萃渙離合之思,睹水澇 之頻仍而有鑿山濬海之思,睹郊壘之多事而有慎 堠警斥之思,睹彈丸黑子之地而有《拊循節愛》之思。 然則茲土也,何可無「此觀也?茲觀也,何可無此閣也?」 若夫騷人墨卿之解帶留衣、嘲風弄月,幽人之飧霞 茹芝,抱膝長吟、流連光景之細,又其後者矣。直指鄧 公之登眺觀覽,間更籍籍稱賢。侯不休,謂凡物不足 以講,大事則不可舉。是閣也,於祀神之中寓勤民之 意。侯以宣洩民隱為心,又以宵旰求理之心為心,故 輸力輸材、輸木、輸石,不閱月而落成,可以觀政矣。一 時守巡若劉、李二使君,罔弗首肯。夫一閣也,直指賢 之,兩道嘉與之士若民爭趨之。然則侯其賢矣哉!此 閣此觀,不且並存不朽也哉?於是書之,以俟後之遊 豫者。

《華藏寺瑤光臺碑記》
楊于陛

澂郡山川甲滇南,華藏秀麗稱最,下有浦泉,上極三 清,金蓮繞其左,鳳翔翠竹峙其右,襟帶撫山,近對玉 筍,遠曙孤山,洋洋奇境也哉!不佞戊辰行役,浪遊有 記。今年季秋,李郡伯緘書不佞云:「頃於華藏山麓,闢 一勝地,三百年來人跡不到之處,真仙境也。年丈素 抱泉石之癖,可不一觀,加以品題,令山靈生色乎?」併 寄《玉拱》二律讀之,勃勃神遊此中矣。會讞事復至,澂 郡伯同王別駕景明府葉武魁攜不佞往遊。往日見 矗然一石插天,羅近溪題「特立」二字。不佞謂此題甚 不肖像,郡伯實獲我心,將「特立」二字移之左隙地,題 插天石曰:「天削芙蓉。」入處署洞天初闢數武中巨石 足有小石若撐持狀。奇樹上覆。前列樹,左右二大株, 題曰「玉拱巖。」玉筍前立,若朝拱然。新砌腰牆,如帶如 弓如琴,樹蔭若疏若密。又一石,形類鐘乳,一樹箕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