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出。有石山,對峙於門,故曰「通津。」

普照巖 在勾漏山。山如覆釜,登巖卻顧,則黃陂翠巘,與石峰相間。其中僊壇佛塔,低昂交錯,靈幡寶幢,獵獵飛動。

獨秀巖 ,在普秀巖西。平野中,鬱然孤峙。洞門宏邃,古木蕭森,石室中可容數千人。石乳掛壁上,如彌陀大士像。

勾漏洞 在縣東北十里。石岑千百,皆挺拔特立,其巖穴勾曲穿漏,故以名山,又以名縣。洞有十所,曰寶圭洞、靈寶觀、白沙洞、韜真洞、普照巖、金龜洞、獨秀巖。十洞皆不相連接,而幽奇怪異,迥出人寰。道家謂靈寶洞為第二十二洞天。晉葛洪求為勾漏令,修煉於此。宋李綱詩:「問津勾漏山,散策寶圭洞。群峰羅翠屏,環合無缺空。」 白沙洞 在勾漏山,秉燭從竇入,俯傴扶伏,凡經六七竇,行里餘,乃至勾漏,甲於天下,而此洞為勾漏第一。

玉虛洞 在勾漏山,洞中物象皆瑩潔如玉,每雲從洞出則雨,風從洞入則霽。

玉田洞 在勾漏山。洞前三門,中門明廣可入。其中田數丘,有石花如玉色。田後二石池,中有小嶼,水潛通江。

景星石 在寶圭洞山頂。孔穿,望之如星。按《縣志》:「在寶圭洞西麓大路旁,狀如蹲虎。」

穿鏡石 在縣西十里

鯉魚石 在邑東二十里,狀如懸魚。

峨石 在城南一百里

綠藍江 在縣東。源出綠藍山下,有二派,至沖龍里中村,古設有容閘。又西流入平安江,會鬱林州妙林橋江,達廉州入海。東南一派經落桑橋入繡江,經容縣至藤縣城東北入大江。思賀水 源出雙威山下,東流至城西南入繡江。

龍鳳灣 在縣東里許

葛洪井 在勾漏山。相傳葛洪於此洗藥,久廢,惟石盤石柱存。

文石井 在寶圭洞內,其水甘冽。

聖水井 在靈寶觀南數十步官路旁。

「寺前井 」 、「劉家井 」 、「謝家井 」 俱在城內,今涸。《陸川縣》

鳳凰山 :在城西十里。山形如鳳,頂上有石盤,風景甚佳,泉出其中,更多產竹實、桐水。

石羊山 ,在縣西南十三里。有小石巖起如群羊。

金坑山 在縣東南十里。下有溪流不絕,溪沙黃如金色,故名。即古妙洞水。

低陽山 ,在縣南三十里。

石山 ,在縣北四十里。山上出灰。

鳴石山 在縣西十里。《寰宇記》:「董奉死,人見於鳴石山。」 《山海經》云:「長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鳴石。」 即此。其在縣境者,又有峨石、鶴峒、射爐、簫韶等山。

石袍山 :在縣治內。山多竹木,蔥翠如袍。山有肉翅虎,下山食人,食訖即飛還絕巖。

白羊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山多白石,其色潔白,四面懸絕,上有飛泉,下有勾芒,木可為布。里人斫之,新條更生,取皮績之。

文黎山 在縣南五十里,其山多產黃藤。荔枝山 ,在城北四里許,有荔枝樹,夏月可避暑氣。

石湖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

大挾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聯絡博白。

後陽山 在城北一里。山聯絡起伏,為一邑之勝,古有「後陽」 形勝之名。舊嘗建報恩寺、元妙觀於其上。

東山 在城東三里。喬木蓊鬱,邑人龐右魯構亭其上。

分水山 ,在城北五里。一流至縣前,一流通廉州。

大這山 ,在城東南三十里,高峻通化州。文龍山 ,去城十里,一水遶縣。

天馬山 在城西四里,其形如馬,高聳逼天。中有一石,叩之有聲。即《寰宇記》云:「董奉死後,人見於陸川鳴石山,仙靈之宅窟。」

謝仙山 ,在城東三十里,分八峰,有潭鯉長盈尺。舊傳山中桃李柑橙四時有實,人至可食而不可懷,間有懷之者,輒迷歸路。上有流泉,自灣如瀑。

雙流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古置龍濠縣。馬旭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

三台山 :在城南一里。列如三台,縣學背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