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射聶石 ,距縣五十里,石形如鼓。

雞距石 在縣東南三十里。山皆石版,上有雞腳跡。

洗馬江 在城東一里,西流入南流江。

環玉江 :在縣治南一里。

頓谷江 ,在縣西三十里。

浪馬江 :在城西二十里。

南立江 :在城北三十里。源出綠澄峒,流入南流江。

綠淇江 在城東十里,源出洞房山,入南流江。南流江 在城西二里,源出大容山,流至廉州入海。

綠珠江 :在城西七里。源出綠羅山,會南流江入海。

浪醴江 在城西南六十里。源出上流鄉。飲馬江 在城南一里。漢馬援南征,飲馬於此。小白江 在城東十里。源出雲流山,會南流江入海。

鴉山江 :在城南十五里。源出凌青山,會南流江入海。

馬門灘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漢馬援南征,以江流迅激難行,鑿去其石。餘二巨石雙立若門,其中流水如奔馬,因名。

北戍灘 在城西南一百里馬門灘下。唐咸通二年,安南都護高駢平南詔,旋經此,舟不可行,命海門防遏使楊凌疏浚之,至今賴焉。

龍潭 在綠秀嶺下石穴。

銅鼓潭 在城北二十里,有石高數仞,峭拔壁立。舊《志》:昔有漢銅鼓浮於水面,響聲聞於村,鄉人來觀,久之復沉。弘治十二年五月十四日,邑人護銅鼓一面解州,轉解梧州府送督府處。至今現存。

南門井 在南城外,水甘美可飲。

文石井 在縣治前。相傳,昔年邑中火,井泉湧沸,高數尺,邑人藉以滅火。官司以聞,封之曰「文石泉大王。」

登高井 在城東一里登高嶺下。

雙井 在縣城南

「溫井 」 即「湯井」 ,在縣南三十里陵山下。

綠珠井 在縣西四十里雙角山下。《太平廣記》:「梁氏女綠珠,有容貌,晉石崇為交趾采訪使,以珠三斛買之。梁氏之居,舊井存焉,汲飲者必誕美女,里閭以為無益,遂鎮以巨石。」 雙角山有一水,流合容江,人亦呼為綠珠江。鄒文仲詩:「玉容捐委畫樓塵,一死甘酬石氏恩。古廟有碑旌節義,西風無主斷香魂。孤村夜靜鳴歸鶴,雙嶺雲寒唳斷猿。試向綠蘿尋舊跡,斷碑遺井見清源。」 《北流縣》

大容山 :在城北二十里。上凌霄漢,連亙四縣,嘗有雲氣層結。

勾漏山 :在城東北十五里。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其巖穴勾曲穿漏。

筆架山 :在城東五里。三峰聳峙,如筆架然,故名。

綠藍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乃大容山之東一支也。

雙威山 ,在縣東南二百五十里。

銅石山 在縣東十五里。層巒秀麗,山巔甚寬,上有靈池,中有石如鯉魚,口內流水,冬夏不竭,名曰「鯉魚石。」 舊產水銀、硃砂,今不復有。

金龜山 在縣東一里許。高數仞,山豐隆如龜形,因名。

靈臺山 「在勾漏洞東十三里。臺高百餘丈,而其中空洞爽朗,外則嵯峨險峻,視之令人聳畏」 ,由絕壁攀援而上。元至元四年,縣尹陳楠建亭於巔,巔有飛泉,繞崖而下。東又有龍井,遇旱祈雨多應。

花石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其巔有石散布如花。

雙女石 在縣西南二十里。宋初有縣民,失其姓名,生二女,長者年十七,次者未及笄。性孝謹,春月養蠶,嘗以一女奴相隨,採桑銅石山側。里中有來議婚者,女則怒。既而父母以其年長,密以二女許同里陳、趙二姓者。二女覺,詰朝沐浴更衣,以「採桑」 為名,登山立化,變為二石人。其母往觀之,一女奴猶拱立二石之旁云。

印嶺 在縣東半里許。四畔皆平,中突一阜如覆金斗,巔紋如印。

白雲巖 在縣東北十五里。巖中有佛像,多題詠。

通津巖 在縣南壩鄉。有清溪自南而入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