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館伺候上司,往來駐劄。按《通志》:縣治為明洪武元年知縣馬宥任建。景泰丙子改遷,後燬。萬曆十年,知縣呂文峰建大門、土地祠、禮賢館、思過堂、典史幕廳。後圮。康熙間重修未備。

分司 在縣治西,隳於故明,即今儒學,與「明倫堂」 皆其舊址。

城守營 原係新設,向無舊址。知縣錢周鼒招城南舊儒學空地,新建營署,瓦屋三間,前建聽事廳三間,頭門三間,兩旁各建營房十間。府館 在縣治東,今廢。

峰門寨巡檢司 :在縣治東三十里。近設下龍民寨。

南源寨巡檢司 去縣治三十里。後改設高頭寨,今廢。

留濟倉 在縣治東

永豐倉 在縣治東,共一十二間。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南,洪武十八年設,今俱廢。養濟院三間 在縣西關,今廢。

修仁縣治 正堂、川堂、後衙,明成化十七年建。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李子實重修,至十三年變亂之。

後屢經兵馬蹂躪,傾圮迨。十八年間,乃經署縣事周清重修焉。儀門、頭門俱

皇清順治十三年,署縣事高際運重修。

分司 在南城內,因變革,頹圮,僅存基址。公館 在青山坪,距縣十五里,原係修、荔二縣同造,因變革,僅存基址。

城守衙門 在縣北

舊營防守衙門 在石牆,距縣三十里。

哨捕廳 在儀門右

昭平縣治 ,明萬曆四年建。後圮,知縣冷茂松建。正堂、川堂、後衙、後樓,今亦廢。正堂左為永積倉,右為永豐倉。儀仗庫、贊政廳,知縣柯壽愷建,今廢。六房。儀門,知縣吳愚修。寅賓館、土地祠,俱在儀門左。頭門,知縣柯壽愷修。左旌善,右申明,二亭亦愷所修。今俱廢。

捕衙 在頭門內

分司 今廢

昭平寨巡檢司 在昭平城內,今廢。

昭潭驛 在城西,今廢。

廣運驛 今廢

昭平驛 今廢

龍門驛 在馬江里。今廢。

僧會司 今廢

道紀司 在泗洲寺,今廢。

養濟院 舊在城西,後廢。明萬曆三十七年,知縣張道傳移建東門外大道邊。

教場 在北城外

永安州治 在城北。明成化十三年,立州堂於堂後,創造倉庫,尋頹圮。順治十三年,知州陳昇因州治傾壞修理,分司權住。順治十五年,署州事周璽就近於分司左邊起糧倉四座。康熙四年,知州鄧林尹仍於州治舊址,重建州堂一座五間,抱廈三間,川堂一間。於堂右建土地祠三間,堂後建宅五間,宅東建書館三間。

吏目衙 秦鼎榮修葺

「城守衙 」 一座五間,建於分司舊址,後圮,今借住民房。

公館 立於《杜莫寨》。

陰陽學 、醫學 俱無。

僧正司 在寺

道正司 在觀

小教場 在州城外北一里。

大教場 在州城外東一里。俱知州鄧林尹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