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合渡 在信都蜀口村。原歲編「渡子」 一名,今裁民渡。

龍迴溪渡 :在城西十里,民渡。今存。

野鴨渡 在城西二里

荔浦縣

黃寨橋 在縣北十里

頂門橋 在縣南七里

菩薩橋 在縣西五里

龍鬥橋 在縣西北四里。

太和橋 在縣東五里。古傳魯班架造。

滑石橋 在縣南八里。即「寡婦橋。」

利涉橋 在縣北二里

官潭渡 在縣東門之南。

丹竹渡 在縣東十五里。

延賓渡 在縣北三十里。

以上三渡,舊共編渡夫二名。每名工食銀五兩四錢,共銀十兩零八錢。

皇清順治十三年,裁銀五兩四錢,存銀五兩四錢。遇

閏加銀九錢,裁銀四錢五分,存銀四錢五分。《山月渡 》知縣陳泗申革。

沙江渡 在城北

修仁縣

蓮花橋 在縣

接龍橋 在縣西一里。明崇禎間建。

馬浪橋 在縣西四里古橋。

老縣橋 在縣西三里古橋。

呂村橋 在縣東一里。明成化間造。

昭平縣

攀桂橋 在縣西

貞風橋 在三烈祠右

錦龍橋   、通濟橋   、三連橋。

龍灣橋   、拱北橋   、登瀛橋。

步雲橋   、利濟橋 以上俱在昭平里。「萬通橋 」 明正德間造。

羊橋 明成化間造

茶溪橋 明弘治間,逸民鍾天紳造。

新塘橋 土族潘積讓造。俱在二、五都。

龍脊橋 在寧化里。宋樊相國造。

馬頭渡 在縣西

里埠渡 、異路渡 俱在思懃江。

峽口渡 在縣北

凌江渡 馬江口渡

明源渡 在縣西

《富玉渡 》《上仰渡 》。《下仰渡》。

永安州

鄧莫橋 在州前

攀龍橋 在峽口

杜莫橋 在杜莫寨

金帶橋 在州署前。舊為立山縣通衢。宋淳熙八年建。

接龍橋 在州北一里,知州鄧林尹重建。「東關橋 」 在州城東河。

西關橋 在州城西河

鎮龍橋 在州城西關外。昔建木橋,歲久頹壞,今設渡船一隻。知縣何呈秀捐建。

石牛潭渡 在州北十里。渡船一隻。知州何呈秀捐俸設立。

古排河渡 :在州城西北。今設渡船一隻。知州何呈秀捐建。

平樂府公署考    通志府志合載

本府。平樂縣附郭。

平樂府治 在南門內,唐樂州故址。洪武初,通判夏天啟鼎建。萬曆中,知府周祈重建。正堂、川堂、後堂。陳啟孫增建。堂後衙門、堂室共四層。堂東為龍亭,為庫,為經歷司,為清軍同知,為糧捕通判衙,為撫彝同知衙西為永濟庫,為理刑推官衙,為照磨衙,左右為六曹廊。儀門外左為寅賓館,後為土地祠,右為司獄司。大門外左右為「旌善」 、「申明」 二亭。明末焚燼過半,僅存大堂、後堂。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府王延裪重修。康熙八年,知府

楊榮蔭鼎建頭門、二門、六曹廊、寅賓館、土地祠。十一年,知府鄭長青鼎建後堂,至是稍有規模云。

清軍同知衙    。糧捕通判衙。

經歷司      司獄司 俱在堂東。理刑衙 照磨所 俱在堂西,今廢。

布政分司 在城隍廟西。明正德七年,知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