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榕津渡 ,通冨、賀官渡。西門渡 ,在昭潭西,俗呼「令公渡」 、官渡。

鸕鶿渡 在府北四十里。

滿家渡 :在亭子腳,民渡。

驛前渡 :在昭潭驛前。

龍頭磯渡

恭城縣

虎口關 縣治西十里,平樂縣界。《明曹志》建。鎮峽關 ,在縣北六十里。

高橋 在西鄉

巖山橋 在縣東四十里。

清水橋 在縣南三十五里。

柳枝橋 、樟水橋 、大市橋 俱在縣北。上答橋 、下答橋 、塘口橋 ,俱在西。鄉官橋 在縣治西。

田家橋 「在縣治西。」

偷馬橋 :在縣治西二十里。

竹搭橋 :去縣治北二十五里。

九板橋 :去縣治北四十五里。

大石橋 縣北六十五里。

寡婦橋 縣北八十里

官潭渡 在縣東

常家渡 、橫浦渡 俱在縣北。

西江渡 在縣西

燕子巖渡 在縣南

穿巖渡 在西鄉

洋塘渡 在縣治北二十五里。

江西渡 在縣北四十里。

樟木渡 在縣治北五十里。

丁灘渡 在縣治北十五里。

石螺渡 在縣治北七十里。

盧家渡 在縣治北七十里。

西水渡 在縣治西三里。

冨川縣東江橋 在城東。

迴龍橋 、「迎鳳橋 」 、寡婆橋 ,俱在城南。「將軍水橋 」 ,在城東南。

接龍橋 在城北

通濟橋 在縣南二里。周侯建。

下流橋 張教諭建

通僊橋 在縣南八十里。

洞口橋 在縣東

南門橋 在迎恩門外

大源橋 在大源村

登瀛橋 在秀峰,有記。

「冨川津 」 ,在觀音閣前。「鍾山渡 」 ,在鎮城外,船一隻係民渡。

白霞渡 在巡司前。康熙九年作木橋,商民建,有記。

蓼田渡 在羊頭村

賀縣

浮橋 在縣東門外。舊有橋,屢廢。嘉靖二十六年,署縣布政司經歷朱鯨造船二十四隻,繼以鐵索。隆慶五年夏月大水,船盡漂流。知縣陳試修造一新,商貨至此驗放納稅,以充軍餉。萬曆三十二年,知縣李文瀚重修,有《記》。明末廢壞。

皇清順治十八年重修,有「記。」年久缺艌,船多朽爛,橋

為阻絕。康熙九年間,知縣何標捐俸裝船八隻,餘船修驗堅固,重整如舊焉。

高明橋 在下營坊橋亭一。鄉官董雲山有記,今存。

朗江橋 在江東里,今存。

迎恩橋 在城北。鄉官毛鵷修,今存。

尚義橋 在城北上關外,義民金勝修,今存。「五里橋 」 :本縣秀才車萬爵修,今存。

照壁橋 在南門外,邑人袁寧建,太學生張淮《記》,今存。

馱橋 在信都鄉,今存。

登僊橋 在沸水寺。萬曆三十四年,鍾珍等仝建。今存。

獅子橋 在姜城鄉

桂花橋 在進賢坊

龍泉橋 在信都鄉

石馬橋 、東江橋 俱在鎮濂門外。

大江坪渡 官渡,歲編渡夫一名,工食銀二兩七錢。遇閏加銀二錢二分五釐。即原野鴨村渡。林峒渡 官渡,歲編渡夫一名,工食銀二兩七錢。遇閏加銀二錢二分五釐。即惠義橋。萬曆初年,水漲傾圮,設渡以利往來,民無病涉。

東江渡 在縣城外。今設浮橋,水泛漲撤橋,乃以舟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