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泉,山勢曲抱,隱然一洞天。遊其際者,聽泉聲飛響,松籟興濤,遶逕玉莎,半崖畫壁,真佳境也。曇洞龍湫 ,其水源出自七山,迢遞至望里下瀧口,屈曲而至龍潭。潭有瀑布泉,望之飛花濺玉。左右有石室石臺,一水中流,可泛羽觴。蒼松怪石,夾澗相映,而龍臥處則澄淵莫測。凡祈禱水旱,沉紙錢於水,直下潭底。鄉人以為龍神享應。長民者常躬禱有驗。洞內有龍戒庵,景亦頗佳。

《秋風石室 》秋風百巖即禾蒼嶺之小山,其山皆元石,突兀,怪異多狀。石室在山嶺,可容十餘人,磴道曲折而上,遊其際者,有摩蒼穹、弄煙雲之致。左右有鐘鼓魚三石,叩之各如其聲,遠近皆聞。山側左右穴深數丈,可容百餘人臨之股栗。多飛蝠,一名「飛鼠巖。」

春泛花洲 洲在城西河中,二水環抱,洲上有田。初,掌教鍾振輝,舉人廖標、李茂選勝買洲。時太尹錢夢蘭構庵三座,奉準提像,屬僧曇亨司香火,環植花木,名以「百花」 ,命其庵曰「香海」 ,且附城放舟可至,故長官遊客常登眺焉。明季庵毀,其景晦明俱宜,風月皆佳,天光雲影,鶴汀鳧渚,滌缽濯纓,泛舟垂釣,俯仰上下,無不可。人懷集縣,

古懷遠縣 ,在縣東二十里。今立古縣營。古威州 ,在獨週里大路旁,今有龍岡驛遺址。古永固縣 ,舊《志》云「在城北」 ,不詳其處。務本里有永固峒,城垣基址猶存。疑或是也。

古洊水縣 在西水里,斥水渡頭里許。

古龍: 在讜山大凹潭深不可測,相傳有龍潛其中,聞風雨振作,潭自有聲。歲旱禱雨輒應。觀音樓 在上郭,三江渡濟川旁。

遠觀樓 在縣溪南,今圮。

會僊臺 在西門巖東,邑人梁允玳築,今圮。「望僊臺 」 在沖天巖內。

釣魚臺 在縣懷溪南峰。

聖堂 在上郭大巷口

《平蠻碑》亭 在縣西門外,左江道管大勛記,今圮。

𤕤堲亭 在縣城北。明崇禎十四年,知縣李建有《記》。

燕巖亭 在巖洞口。明崇禎十五年,知縣李建。「善政」 亭 在城西門外,為本府陸萬垓、本縣縣令陳一定立,今廢。

濟川亭 在城西北三江渡頭。萬曆十一年,萬大震、郭蘭同建。

「六祖」 亭 :在上愛嶺。邑人林大森建。萬曆四年,寇毀。

永安橋 在縣東門外,今圮。

鬱林州

鬱林郡治 在州治東。漢置。隋改鬱州,亦治於此,今廢。

廢牢州 在州境。唐置,領南流、定川、宕川三縣,治南流縣。宋廢州,以二縣併入南流。

廢平琴州 在州境。唐置,治容山縣,建中省入黨州。

廢黨州 在州境。唐置,領撫安、善勞、善文、寧仁、容山、懷義、福陽、古符八縣,而治撫安。宋開寶五年廢州,省四縣入南流。

廢南流縣 在州治南,唐置,明省入鬱林州。廢定川縣 ,在定川下渡。

舊儒學 宋建,在武安門外。

橫嶺舊巡檢司 在縣西南。

文俊舊巡檢司 在城西北。

馬援營 在州南二里。漢馬援南征經此,立營。石牛 ,在州東南池中。每歲旱,居民殺牛禱雨,以牛血和泥塗石牛背,祀畢即雨,泥盡乃晴。銅船 ,在本州。《郡國志》:「漢馬援鑄造銅船濟海,後令沉於渚,天霽水澂,往往望見。一名越王船。」 譙樓 ,在州儀門外。

鼓角樓 在本州城上。宋陶弼詩:「去歲同登畫角城,諸蠻未滅夜論兵。五更將吏知人意,吹作梅花塞外聲。」

景陸堂 在州治中,以景慕陸績,故名。

百歲堂 「在城內」 ,今廢。

瑞泉亭 在城南一里。宋嘉定中建,今圮。駐節亭 在州治,舊名「圓通閣」 ,元季建,明嘉靖間改建。

賞心亭 「在城西」 ,今廢。

萬花臺 在州城真武廟前,今廢。

尋春橋 在州城中。宋郡守王過有詩。

安遠橋 在州南二里。北達梅關,南抵雷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