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通南海

博白縣

廢白州 在縣中。唐初置南州,改白州,領博白、建寧、周羅、南昌四縣。宋併為博白一縣,屬鬱林州。

廢順州 在縣東北。唐置,治龍化縣。宋廢州,以其所領龍化、溫水、龍濠、南河四縣,俱併入陸川縣。

南昌縣 在縣東四十五里,遺址尚存。

建寧縣 在縣西五十里,遺址尚存。

南州 ,在縣南,唐初置,後廢。

周羅廢縣 在城東南八十里。即今周羅巡檢司,其故址也。

古浪平縣 :在城西北十五里。今廢。

古淳良縣 ,在城東南一百里,即今安仁鄉。伏波廟 在縣南四十里馬門灘上。

休應侯廟 在城西南,今廢。

新村 ,蔡絛《叢話》云:「博白城下有新村,吾曳杖其間,至一村舍,見兩老人坐飲,乃兄弟也。大者年九十四,其弟年七十八矣,從旁環拱而侍者,皆兩老人之曾孫,殆可入畫圖也。」

丹砂坑 在南流者二,在博白者三,俱久廢。綠珠渡 在縣西南一十里。宋徐噩詩:「早出綠羅村,晚過綠珠渡。日落白州城,草荒梁女墓。江水流古今,滔滔不相顧。今人不見古時人,依舊青山路如故。」

綠珠祠 在縣西,永樂年重修,今廢。

尋山堂 在縣東十五里峒房山中。劉子羽建,子羽謫官居此。

若水亭 在縣北。明萬曆五年知縣林瑄建。澄清亭 在縣北一里江南埠。明萬曆六年知縣林瑄建。

獨石亭 在縣東北。知縣蕭遴建,今廢。

修竹亭 在城東七里東山巖之右。僧五空創「得月臺 」 ,在南門外。今廢。

摩雲閣 在修竹亭上,邑人龐右魯修。

太平橋 在縣東四里

北流縣

順州 ,在城南三十二里古城村。唐置,宋末廢。古銅州 ,在金竈山下。舊本「勾漏銅州」 ,乃唐所改也。今廢。

廢銅州 在縣境。唐初置,尋改容州,領普寧、北流、陵城、渭龍、欣道、陸川六縣。宋廢欣道、渭龍、陵城三縣,又廢容州為縣。

舊縣治 在城東小河外。

勾漏縣 ,在勾漏山前,晉置,遺址尚存。

扶來縣 ,在城南二百里。《一統志》載有峨石、羅辯二縣,同時省入。今不知其址。

南流縣 漢建,在縣西境,今廢。

都隴巡檢司 正統間,安遠侯柳溥奏立,今廢,址存。

中山巡檢司 正統間建,今廢。

清灣巡檢司 洪武間建,今廢。

大洞驛 在縣南一百里,今廢。

儒學舊基 ,明初建,今廢。

舊寶圭驛 在東門外,久廢。

天門關 在縣西十里。危崖邃谷,兩石峰相對,路經其中,舊名鬼門關。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 言多瘴也。《輿地紀勝》云:「本桂門關,訛稱鬼門關。元廉訪使月魯改名魁星關。明洪武初,改為桂門關。宣德中,改天門關。」

容山閘 在《沖龍星》中村,久廢。

登龍橋 在縣東南。西溪水合流其下,橋上有亭。

登龍亭 在登龍橋上

通仙亭 在通仙橋上

獨石亭 在獨石山下,明嘉靖十六年建。「金靈臺 」 在城東十三里,臺高百餘丈。

得月臺 在南門外

陸川縣

廢繡州 在縣境。唐初置林州,尋改繡州。宋初州廢,以所領常林、阿林、羅繡三縣,俱省入普寧縣,屬容州。

廢禺州 在縣境。唐置東峨州,改禺州,治峨石縣。宋初州廢,以其所領峨石、扶來、羅辯三縣俱入北流縣,屬容州。

古龍化縣 ,在縣南四十里。唐置,宋廢。

古溫水縣 ,在城南六十里,宋廢。

古南河縣 ,在城西五十里,宋廢。

舊儒學 在縣東南一里。

三皇廟 在縣南一里。久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