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張文獻宅 舊志云:在州東六十里平圃驛畔。按公《行狀》云:「公歸營州南山水,卜築茅齋。」 又公曾孫敦慶,《洪州督府參軍墓志》云:「丁憂還韶州南十里文獻故居,臺榭蕪沒,規模猶存。公復其堂構,山水多奇。」 則知文獻存日,未嘗居始興律水也。平圃亦非是。

「余襄公宅 」 即今祠是。

「張丞相園 」 ,在韶州府城南南山下,有《張九齡詩》。

余尚書西園 在曲江縣,祖無擇「訪靖西園」 ,有詩。

《臨水源石 》在曲江縣。溪盤石,上三楓亭 在曲江縣之界。《圖經》云:「曲江有修仁水,水北有三楓亭。梁范雲有詩,唐刺史韋迢重修。」

盡善亭 在韶州府城東百里,蘇軾有詩。湧水亭 ,在曲江縣,宋慶曆七年建,余靖《記》。韶亭 在曲江縣韶石山,宋潘伯恭建,余靖《記》。望京樓 在曲江縣武水西,寶元二年尚書余靖記。

洧水館 在韶郡城南。景祐五年,太守狄咸建,余靖《記》。

樂昌縣

古城二 :一在今縣西二里。相傳趙佗所築,上抵瀧口。隋時以其地為縣治,今名城頭。一在縣南五里,任囂所築,久廢。蓋樂昌於湟溪關為近,故築城以壯其勢。

盧溪城 在縣東十五里郭下都古寨遺址。「洗心亭 」 ,即萃秀亭。縣南一里龜峰書院前知縣張堅建。

息肩亭 在北嶺。嘉靖五年,知縣龍章建。貴尊亭 在縣南五里塔頭祠,今廢。

接官亭 在縣東南臨江。嘉靖三年,知縣龍章建。九年,知縣張祖炳重建。

憩勞亭 在九峰風門凹。嘉靖五年,知縣龍章建。

希賢亭

望瀧樓 在瀧口廟前,戶科給事中白端素記。塔 在龜峰寺。

仁化縣

古城 二:一在今縣治一百三十里康溪都,秦末趙佗所築,今曰城口。一在縣治北一百十里,唐垂拱初置縣所築。

望江樓 在南門外,臨河,為一方重鎮,久廢。萬曆二十年,知縣司馬暉重建,題曰:「朝宗覽勝。」 譚際可記。今廢。

水南塔 :在縣城之南。

丹霞山舍利塔 :在海螺巖頂。

乳源縣

古城 去今縣治十里,在虞塘,遺基尚存。擬沂亭 在溫泉上。嘉靖乙酉通判符錫建,夏潦衝壞。丁亥復遷溫泉東南員峰上,有記。三美亭 在縣東北山川壇後,趙佑卿建。止渴亭 在濮頭渡。康熙元年舊知縣郭弘纘建,併捐金買曾寵田七畝,載糧二斗一升,納正供,免雜差租穀一十四石,付白雲庵僧收租,煮茶施眾。教諭龐瑋有記。

文昌閣 在縣東一里。天啟五年,知縣譚汝瑋建,為縣治鎖水口。

講書堂 在縣東二十里,地名「毬岡。」 宋進士胡賓王讀書於此。有「濯纓亭」 ,几席之類皆石琢,遺跡尚存。

翁源縣

古縣治 五:一在安陽里羅江,距今縣東北六十里;一在下窖,距縣五十里;一在濠距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即今曲江之巡檢司。一在岑水東,距縣西北四十里。一在細草岡,距今縣東南四十里。

迎春亭 在東門外。嘉靖十六年,知縣曾極建,久圯。崇禎十二年,知縣朱景運重建。

雪溪亭 在西門外三里,今建為橋。

去思亭 士民為知縣萬應奎建。一在講武堂左,一在梅村,吳其貴、李應期有《記》。

六里官亭 在六里墟,即《鄉約》所。知縣朱景運題曰「省風錫保。」

翥雲軒 在翁山寺左,庠生林玨等會館。邑人李應期有詩。

邵謁書堂 在縣東七十里三華鎮羅江水中。今室久廢,其石尚存。

梅鼎臣宅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江鎮鋪梅村,有巖洞深邃,鼎臣讀書其中,鐫詩石上,今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