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閉遊者秉燭始得入

英德縣

古英州城 五代偽漢置英州,治於大慶山。宋、元因之。洪武二年,降州為縣,居湞陽舊城。今譙樓磚石皆有「湞陽縣」 字。

衡州城 ,即浛光縣基,今為巡檢司。陽山郡城 ,在縣西,梁天監中置。隋平陳,廢郡而城《圮》。

萬人城 ,在湞山,秦南海尉趙佗所築。

薰風亭 南山,宋郡守李修有記。天順二年,知縣杜宥、嘉靖元年,知縣張慎各重建。

寒翠亭 南山石壁,有蘇東坡題記,今廢。讀易亭 南山石汝礪解《易》於此,故名。嘉靖元年,知縣張慎重建。

三灣亭 清溪驛東。宋廣帥蔣之奇建。弘治元年,巡檢彭祀。正德丁丑,布政吳廷舉各重建。今廢。

所茇亭 在縣南二十里峽山鋪之左。英民為知府符錫開鑿峽路,往來經畫憩此,立亭刻石以志之。

觀州亭 在縣後山巔,登之可觀一方之勝概,故名。

眾樂亭 有宋郡守連希覺詩及「記。」 天順二年,知縣杜宥重建。

超然亭 在潮水嶺,嘉靖十九年建。尚書湛若水書額。

「望仙亭 」 譚粹有詩。

「步月臺 」 在桃溪書院邊。有白石狀如半月,故名。

皋石平臺 :在「東華」 古剎中。有仙跡,相傳二仙對奕於此。

蛻仙臺 在碧落洞。按《縣志》,「相傳其上有仙人蛻骨。」

龍門樓 在龍門口。正德十四年,通判鄒級建。嘉靖二十年,教諭鄭泮等各重建。

蕃宣樓 按《縣志》,「在縣治雙門西。」

煙雨樓 按《縣志》「在縣治東,米元章、陳縝有詩。萬曆間知縣蘇大用同鄉官李伯芳重建。」 梅鋗宅 在英德縣苲嶺麓。

洭浦關 在縣境

集雲閣 按《縣志》,「在沂風亭左。」

坡翁堂 在縣治西。宋蘇子瞻謫惠州時,嘗憩此,遂以為名。

「浮圖 」 ,在綠水橋邊,高九級,建於天啟年間,與鳴絃峰對峙。

《府志》
未載古蹟

《曲江縣志》

銅岡銀場 在溪都,宋末廢,元復立,民不勝苦,又廢。

鳳凰池 在府治後。同知趙璧重修此城。上有鳳凰臺,故名。

宋貢士院 在府治西南。元初廢,以其地為帝師殿、三皇廟、天壽寺,後為布按分司。

「師道堂 」 即今學倉地。「舊濂溪祠。」

《樂昌縣志》

《仙人跡 》,在神嶺,其處有「井水。」

《乳源縣志》

《西京古道》南關 ,又名「梅花路」 ,相傳韓昌黎過此,道傍石上有仙人腳跡,在縣西二百二十里。

《翁源縣志》

建福縣治 在岑水場,今縣西北四十八里。此據《文獻通考》正之,以岑水場為翁源縣治四遷舊址,又以建福縣治在縣東五十里,俱誤。冶場 。一、太湖銀場,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銀場鋪內,今割屬連平州。一、寶山鐵冶,在縣西北六十五里鐵場鋪內。一大富鉛場,在縣東一百二十里。不知其處。三場皆宋皇祐元年創置。宋末,以採取無所得,皆罷。

巢迪宅 在水源山下,基址現存。後掘一銅牌,有「牌出、印入」 、「印入、牌出」 之記。《耽山寺》碑文筆跡俱在。

詹公營址 在縣東七里小臘嶺下,在左崖巖前鋪內。兄弟三人商販於此,立營保障禦敵,俱死,墓在英德山九郎嶂上。

《英德縣志》

五婆城 在彈子磯下。古來相傳,「黃巢作亂時,有五仙婆負土築城,未就,天明遂止。」 至今基址猶存。

南崖巡檢司 在城南江滸,與縣相向。洪武十四年裁。

鳳凰驛 在縣南二里竹逕都南岸,其地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