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橫崖灘 在鎮溪所東四十里。

壁崩灘 在鎮溪所西一百里。

岩頭灘 在鎮溪所西三百八十里。

且岐灘 在鎮溪所西三百里。諸灘皆在鎮溪,自橫崖至且岐,泝流而上,溪瀨漰渀,岩石亂擁,最為險惡。壁崩夾船灘,橫岩崖頭,其尤者焉。鯰魚洲 在縣西南二里。

上保洲 在縣西南五里。

武口洲 在縣東,平原廣闊,田地幾數百畝。康家洲 在縣浦市沅水中,與辰溪交界。河溪澗 ,在瀘溪縣南九十里。

溫溪崖井 在瀘溪西七十里姚家坡。

辰溪縣

時駐山 在縣東三里。諸葛亮行師駐此。龜山 峙立江邊,其形如龜,上有陳崇政《羽化墓記》。

《筆架山 》:山峰連絡,宛如筆架。

《五峴山 》「五峰相峙,叢薄敷秀。」

觀音山 :懸若垂磴,石壁飛泉。相傳觀音曾見於此。

《房連山 》,連峰接岫如房屋。

仙靈山 景概奇絕,有仙人居焉。

紫山 峰岡秀麗,有紫石。

熊頭山 :其形如熊首。

五城山 ,在縣東南三百六十里。楚威王使將軍莊蹻定黔中,因山造城。

紫金山 在縣城南

鳳凰山 在縣南七十里。

羅子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絕頂有庵,瓦用鐵鑄。漵浦、黔陽、辰溪三邑皆在下方。相傳羅公之子修道於此,故名。

九峰嶺 在縣西岸,其巒有九,俗稱為天子墓,即善卷先生墓也。鄢翼明曰:「善卷先生以辭天子,故遠遁遐方,乃天子之名,至沒,猶加諸墓焉。先生之靈,其不妥乎?」

香爐峰 在縣東二十里。峭石萬仞,上有古剎。瞿仙峰 ,在縣東北二十里。相傳瞿仙於此修道,因名。

錦雞崖 在縣西北三里。石壁橫江,為縣水門。日光照之,金色晃耀,上有七級寶塔。

酉陽崖 在縣南五里

仙門洞 水自鳳凰山出,其石屹立。流二里入於仙門洞。其石竇如城圈石盤,沙渚環據,水勢洶湧,納入竇中,伏而不見。約一里許,復出於洞後石竇。

仙人洞 ,在縣南四十里。洞門高廣,橫石如樓,可坐數百人。

燕子洞 ,在縣南五十里。

鐘鼓洞 在縣西南江岸。

辰溪水 ,酈道元註:出縣三山谷,東南流,獨毋水注之。源出龍門山,歷獨毋溪北入辰水。辰水又經縣北合流,縣前之水即沅水也。

桑溪水 ,在縣前,流入沅水。

玉帶河 在舊縣左,如玉帶形,迴環學宮。龍門溪 在縣西南六十里,發源白沙洞,西北流出錦江。

洞水溪 水出自大酉洞中,入麻陽水,會於沅市溪 ,在縣南二十里,匯眾溪水入沅,為邑巨溪。

仙李潭 相傳昔有仙李一株。

《龍潭 》,其深莫測,有龍居之。

石馬潭 :在縣西二十里。

鸕鶿灘 在縣南八十里。亂石橫江,舟航戒嚴。龍門澗 崖石峻峭,世傳有龍居中,常出入挨擦,石上有痕。

仙靈澗 在仙靈山下。清冽有痕,疾者澡之即愈。

木洲 ,在縣南十里沅水中。

天星池 ,長一百步,闊半之,星殞成池。

瞿童井 在縣南六十里瞿家寨。井深數百仞,瞿童投之,因名。

漵浦縣

桃花山 在縣北一里。相傳唐道士種桃於谷間,至今猶存。

盧峰山 ,在縣西十里許。其山巍然綿亙,周圍八十餘里,謂善卷先生「朝遊盧峰山,暮宿大酉岩」 ,蓋嘗往來二山云。

鳳凰山 :在縣治南五十里。峰巒高聳,如鳳凰翔舞之狀。邑人恆以山色青白占歲之豐凶。《詩住山 》:在縣治東五十里,山空洞玲瓏,每夜風清月朗,耳邊如吟詠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