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羊橋山 在縣西十里。孤峙特立,其狹隘處僅容羊行,因以名山。面前有蠟燭山,近置祖師殿於上。

水月崖 在蘭泉洞左。幽敞清虛,狀如新月,中可容百餘人。知府徐楚刻「水月崖」 三字於上。馬嘴崖 ,在縣東二十里,昂突類馬。

觀音巖 在馬嘴稍上。邑人相傳,有漁父泊舟岩下宿,夢或告之:「石將墜,汝可速去。」 急起棹北岸。未泊而石墜,聲聞北岸。晨視,見石隙中金黃色若佛身,遂以觀音名之。

鹿兒岩 在縣東四十里。

偏巖 在縣南三十里

床機巖 在縣西南三十里,兩江對峙,一高岩有機,一乘船一隻懸於岩孔。岩下潭水淵深莫測,又名「辛女洞。」

玉田洞 在縣東十五里。洞幽邃,左畔石板上如小田狀千餘,邑人呼為「千坵田。」 以石燥濕,占歲豐歉。石壁間諸象擬之,或類象獅,或類釣臺,或類觀音。其奇特者,石峰嶙出,飛瀑騰空,迂曲而下。向裡視之,則見若自外觀,內則沓無形影可覓矣。知縣吳炳頻遊,諦觀而指出之,因題為「一線泉」 ,更其名曰「靈田洞。」 以火燭之,竅通半里許,行者憚之,未窮其源。騷人墨客併宦遊斯地者,歲時嘗登覽。

玉華洞 在縣南三十里船溪驛路右。舊名「偏岩」 ,知縣王京更名「朝陽」 ,參政郭棐改今名。白牛洞 ,在縣南八十里,有白石盤其上如牛。女娘仙洞 在縣西二十里羊橋山下。頗靈異,樵者偶或見之。

飛水洞 在縣南九十里。水從半山湧瀑。時旱,鄉人禱雨輒應。

獸洞 ,在縣西八十里。有獸如羊,閒出食草,身上有光焰。

七峰洞 ,在縣西八十五里。內有佛像三、金剛像三。

風雷洞 在縣西三百五十里。二洞並立,懸巖千仞,左風右雷。更有一洞介乎其間,水泉翻浪而出,天欲陰雨,雷每每發聲於二洞中。其洞下有魚石,田有蔥韭,人或採,即有木石擂下逐之。瀘江 又名瀘水,在縣瀘山下,合沅水、武水而東流。

沅江 即沅水。按《水經》出播州,經沅州會黔陽、麻漵諸水北流至縣前合武水,始折而東,注高岩水 ,在縣西四百五十里,水自巖穴中流出,與鎮溪合入瀘水。

洗溪 在縣南二十里。舊縣治,今改為院場坪巡檢司。

武溪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武」 古作「潕」 ,謂之武陵溪,一名德勝泉。二溪皆五溪之一也。漢馬援有行,見《藝文》。

鎮溪 ,在縣西二百五十里。自鎮溪山發源,其流合瀘水。

鴉溪 ,在縣西二百六十里。水自崇山發源,其流合武溪,經邑東注,與沅水合。溪有石者七,淵深莫測,名為「龍井。」 溪傍有廟,其神相傳白帝天王每歲六月祀之,以巳日起,至巳日止。忌穿紅張傘,吹響器。山林溪間雖有獐兔鹿行走,并魚跳躍,人不敢取其物,犯者即死。此則苗俗相習成風,客土之人莫能違之。豈地幽神靈,抑人心疑畏,遂因以戒之歟?此則理之不可解者。侯加地曰:「按《三省》大征後,伐樹直過廟址,又不見昔日之利害,想神之靈顯,亦自有數。漸就消滅,不卜可知也。」

五溪 在縣西武山。酈道元《水經注》: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皆蠻夷子孫所居。唐杜甫詩:「五溪衣服共雲山。」

仲溪 ,在縣東三十里。

潭溪 在縣西五十里

土橋溪 在縣南六十里。

小船溪 在縣治後

瀘溪 ,在縣西二百五十里。

古迪溪 :在縣西五里。

白土溪 在縣東一里

歐溪 在縣北三十里。分上下二處。

楊柳溪 在縣北。昔有楊、柳二賢隱此,因得名。銅馬潭 ,在銅馬岩下。

稱鉈潭 :在稱鉈山下。

鐵柱潭 :在辛女岩下。

白沙灘 在縣南六里

清江洞灘 在縣西十里,有石最險惡。

夾船灘 在鎮溪所東三十里。名「夾船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