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列若斗杓

結灘 :在府城東一百里。

清浪灘 在府城東一百二十里,灘口有山門灘、閃電洲。其旁山崖上有石棋盤甚異。相傳嘗有仙人自壺頭山遊集,圍棋於此。

雷洄灘 在府城東一百四十里。江流觸石,其聲若雷。

清心泉 在沅陵縣廳東,沈瓚有《記》。

北山泉 在府城北

四眼井 在府治東北。石上有泉,天然流注。街西一井有二眼,去數步。又一井在其上,俗名「四眼井。」 淵深清冽,四時不竭,足以贍居民之日汲焉。

北泉井 在府治東北普庵寺前。

砂井 在府西十里。相傳出丹砂,今已絕產。石洞淵深,水流不竭。

蝦井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辰境水惟此有蝦。相傳馬援行惠政,蝗化為之。

瀘溪縣

盧山 在縣境內

三台山 在縣北。舊呼為「虎頭寨」 ,分上中、下並峙,昂突奇恠,若虎首然。萬曆元年,知縣王京移建縣治,以此山並列縣後,若三台星,因以此名山。

稱鉈山 其山橫虎頭寨水口,若稱鉈然。山右隅水傍有石,長三尺許,與山相顧,隱見不常。每春夏水漲,洪濤不能沒;秋冬水涸,污泥不能侵。俗傳昔人曾置之潭底,後復見於舊所,邑人士訝之為「神石。」

連竭提山 :在縣治南四十里。峰巒聳峻,與諸山連屬不已。其山自南而來,蜿蜒遠峙縣前,若展誥然,故又名「展誥山。」

馬腦山 :距縣十五里。

頭悌山 在縣西二百里。施溪水經其下。思門山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兩峰對立,峭壁如門。

上勞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左有洪洞,淵深莫測,洞中有紅鯉數十,不可網羅,每陰雨時,紅光騰空。左有蠟洞,崖壑穹窿,樹木茂密,蜂多聚焉。人取蜜,其渣滓融液為蠟。茲山雄峙於二洞之間,絡繹高廣。其絕頂翠微處,鍊沙泉內皆細沙,色類黃金。崖上水珠密密墜滴沙間,類金匏絲竹之聲,嗜者忘倦。山之腰有一石,懸立於路之兩傍,擊之類鐘鼓聲。

巖牛山 在縣西七十里。有巨石伏山頂,其狀如牛。每雲氣騰必雨,散則必霽,人恆遙瞻,以驗雨暘。

蘭泉山 在縣南二十里。飛泉直瀉如練,其下有洞,名曰「蘭泉洞。」

武山 ,在縣西一百八十里。《後漢書南蠻傳》:「昔高辛氏有犬戎之患,募能得犬戎吳將軍頭者,賜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槃瓠。」 遂入山,銜人首赴闕下,果吳將軍頭也。帝大喜,槃瓠畜類,不可妻,且不可封,欲他報之。女聞,以為信不可失,因請行。帝不得已從之。槃瓠得女,負入南山石室中,踰五年,生六男六女。《槃瓠》死,男女自相配偶。其母後歸,以狀白帝,使迎置諸子,衣裳斑斕,言語侏𠌯,好居山壑。帝順其意,其後滋蔓。今長沙武陵蠻是也。山有石室,遙見一石,似狗形,《槃瓠》像也。土俗至今不食犬肉。有《槃瓠廟》。

居住山 :在縣西八十里。

無時山 ,在縣西一百四十里。山多茶樹。鄉俗當吉慶之時,親族聚會歌舞於此。

巴刀山 ,在縣西南一百一十里。

踏湖山 在縣南一百八十里,接麻陽界。河溪山 ,在所東一百里。有石竇,流泉不住,因成溪。

鎮溪山 在鎮溪所東一百二十里。巍然為群山之表,鎮溪水發源於此處。

崇山 在鎮溪所西六十里。按《慈利縣志》:崇山在澧州天門山之西,舜放驩兜於此山之下。則此崇山為西南苗老腹中之地。宋時山下置衛鎮守,元朝因之。洪武改為守禦千戶所。洪武末,以艱於餉道,遂廢。侯加地曰:「此衛宜復。」 蓋在苗腹之中,選世將守撫,久之,自將馴若,亦控制苗老,策之得者也。

尖崖山 在鎮溪所西北九十里。峰巒嶪巀,倚山拔地。山頂有石室,傍有一井泉。相傳「獨足山」 神居之下,居民常被其休假,借器物莫敢觸忤。野鋤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