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宋稅務 ,在縣衙西南。

《方仙翁碑 》在廟內,唐左臺監察御史張文成撰。

《紹興籍田手詔碑 》宋丞相曾懷立。

北山堂  、敬止堂  、慶光堂  、遠觀堂、融堂 俱在縣七十里。邑人錢時建。慈湖楊簡為書「融堂」 二大字,門人因稱時為「融堂先生。」 知行堂  、顏樂堂 俱在縣北五里石峽書院內。

尊睦堂 在縣西二十五里。邑人洪思騫建。有《累科子孫題名碑》在焉。

萬溪書堂 邑人方有開建,紫陽朱熹為書其扁,今廢。

萬卷樓 在縣東四十里。邑人郎中吳福致仕,建樓貯書,學士王獻書其扁。

褒恩樓 在縣西六十五里。封宮保尚書徐宗顯士威建,尋燬。嗣孫參政徐楚重建。

誥敕樓 在縣西六十里。邑人徐楚建,以貯累朝誥敕,狀元楊慎書扁。

五經樓 在縣西八十里何溪。邑人副使徐廷綬依宋《五經》先生徐陟舊址重建。

經史閣 在縣西七十里。宋錢時歸自史館,築「經史閣」 以貯所著諸書焉。

聯輝閣 在縣西六十里文殊庵內。宋胡一之、南逢誠一讀書於此,聯登進士第,故名。錢時有詩云:「兩賢高躅名千佛,三世傳家共一燈」 之句。冬窩齋  、安素齋  、蜀阜齋 俱在縣西七十里。宋錢時建。

高齋 在邑西五里,邑人洪揚祖所居。錦溪洪夢炎有《高齋記》。

主善軒  、成德軒  、鳴玉軒 俱在縣東龍山下。縣尉顏玗有《記》。

萬壽亭 在縣西瀕溪。宋時建,為祝聖放生之所。

《物外亭 》在縣南南山之上。

皇華亭 在縣東二里。舊名「迎恩樓。」 明成化十二年,知縣汪貴即舊基重建,改今名。

「巋然亭  」 、「歲寒亭  」 、《詠歸亭》。

「止亭   」 、「《山翁》亭  。」 「滄浪亭。」

「亦亭   」 、「可亭   。」 《野翁亭》。

蜀阜新亭

皆喜亭 在縣南七十五里遼嶺之巔。其山峻絕,跋履而憩者,至此皆有喜色,因以名亭。壽星亭 在縣西,邑人尚書胡拱辰建,學士程敏政《記》。

青雲亭 在東湖里。宋進士胡棨建,孫胡坤修,知縣林壆為之記。

錦溪館 在縣東,舊名新安驛。宋淳熙辛丑,知縣陳曄重建,改今名,仍自為記。中有「繡衣堂」 ,孝廉王勉中書扁。

雉山館 在縣西南,五代時建。

古城精舍 在縣治西,邑人應顥建。明萬曆間,裔孫察復之。知縣戴庭槐題其扁曰「臨流仰止」 ,又為之記。

雲林書舍 在邑西七十里梓桐鄉。邑人盧中仲建,徐尊生為之記。

思臺 在邑東二十五里。元姜兼所居,旁有小阜特起,與釣臺相似。兼既終喪,登其上,望墓哀慟,舟人過客往來其下,指為姜孝子哭母之臺。《風詠》臺 在邑西七十五里橫塘。邑人御史王賓建,取「舞雩風詠」 之意。

文昌臺 在邑東湖水口上。明萬曆甲申,知縣蕭《丐砠》創建。

萬花草堂 在邑西七十五里萬花谷中。邑人徐楚建。中有水碓魚池,清泉白石,宛如盤谷輞川之勝。

嘉樂堂 在邑東三十里雲坡,邑人吳希哲致政歸建。貯書訓子孫,以自娛樂。禮部尚書陳盟為題扁。

青溪《勝概》樓 在邑治南。明弘治中,知縣劉篪建。隆慶六年,邑民鄭元桂等十六人建議造樓三間,中通往來,避風雨。其旁餘屋,賃與居民,取其廛值以為修葺費。

「天邊風露」 樓 在邑東三十里。邑人盧玨建,狀元方逢辰為之記。

登雲樓 在邑東,方逢辰讀書所。《蓬萊山人記》:「白雲樓 在邑東五十里。邑人邵炳為富陽簿,秩滿而歸,築樓以隱,人號白雲先生。」

賜書樓 在邑南七十里芝山之麓。邑人商輅建,以貯御賜書籍。子少卿商良輔重修。

浩然樓 在邑西隅,邑人教授汪一淳建。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