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年,邑人吳伯可建,尋遭兵燹。明宣德七年,縣丞李德固仍舊基重建。嘉靖乙丑,知縣徐鏗修。萬曆五年火燬,知縣方夢龍重建。

葛仙翁廟 在縣東北四十里招賢鄉。橫塘。馮公廟 在縣西八里。

豪山廟 在縣西三十里。

沙坑廟 在縣東三里

岳王廟 在縣西十里

何王廟 在縣東十里

三元廟 在縣東三里

五公廟 在縣南佛硃山。

忠義廟 在白沙嶺,為里、關二帥立。

廣德廟 在塔嶺方,十府君建。

梁明府君廟 在縣東十里。

青樹府君廟 在縣東一里慶雲巷內。

宣仁府君廟 在縣東宣化巷內。

唐府君廟 在縣南三里。今移於楊青陳家門首。

三將軍廟 在縣西陳家巷內。舊為縣尉衙,土地遺,而民祀之。

金相公廟 在縣東十里。

陳元帥廟 在縣西塢內。

石孔神廟 在縣東一里。神號輔元靈佑府君。青山神廟 在縣西,號青山輔正孚惠府君。萬曆四十一年重建。神堂之前開池架橋于上,里人繆、汪等二姓為首,迄今籤筊甚驗,人多求之。火神廟 在縣西二里龍川坊,扁曰「鎮龍」 ,旱禱必應。

梧桐廟 在縣西一里。神號「昭陽明德府君。」 其神簽笤靈驗,本邑鄰縣爭趨卜焉。

謝真人廟 在縣東三里龍塘潭。明嘉靖間,知縣俞慶雲建,名其亭曰「鎮龍神」 ,杭人也。明初修煉於於潛天師宮,後為神。鄉人祀之,旱禱輒應。天順間,知縣樂武迎像於慶雲寺禱之。

白水龍王廟 在縣東十五里。

張王廟 在縣東十里洛口。

廣信王廟 在縣西十里柳山,又名「柳侯廟。」 慈山行祠 在縣南二百步。原上有周王廟,今廢,遷徙玉華山之陽。

廣惠行祠 在縣東瑞雲山巔。

寺觀附

本府。建德縣附郭。

報恩寺 在縣橋下。宋慶曆中,郡人沈文慶建。明嘉靖十五年,為嚴陵祠。仍於山門葺小室,以識古剎焉。

資福寺 在縣西二里武定門外。宋慶曆中,僧誠祖開山。治平二年賜今額,藏太宗御書。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十年,僧純廣即舊基重建。景泰間僧道存葺,知府張永賦詩以識之。嘉靖三十七年,督學范惟一檄知府韓叔陽於寺左建三先生祠。都綱正誥、海日建。本寺正殿,最為附郭之奇觀也。寺左山巔有竹閣。

永泰寺 在興仁門外。舊為靈山寺,在芝川鄉。唐光化中遷此。宋政和二年,賜名「永泰院」 ,尋犯哲宗陵,改「保慈院。」 元至元中,復今名。明洪武六年,僧景榮重建。

天寧禪寺 在縣南五里南山上。宋慶曆中,僧道明開山,名「廣靈寺。」 崇寧中,改萬壽禪寺。政和元年,改「天寧。」 紹興七年,改報恩廣孝禪寺。明洪武己酉,僧志滿重建,復名「天寧。」 嘉靖間,郡人建塔其上,為巽峰焉。

九峰寺 舊在縣西北五里裴郭塢。宋寶元二年建,知州趙抃有詩。明嘉靖間廢。舊址為有力者所得,寺僧道源尋復建風硎橋。萬曆三十六年,僧德欽力復古址,鼎建殿宇,煥然一新。靈石寺 在縣東十五里守祿村。舊名靈石院,一名烏石寺。五代朱梁時長守禪師開山。宋建中靖國元年,知州馬玗改今名。

普濟寺 在縣西南十五里。宋建炎間,邑民請「桐廬」 廢額建之。淳祐間,僧日照修。

仁王教寺 在縣翁村,支遁禪師開山。宋嘉定間,僧誠禪師重建。

雲岫寺 在縣西南二十里。唐靈惠禪師開山。宋宣和中燬于亂,元至正間建。明天順間,僧法展修。

興福寺 在縣東二十五里巖山,舊名「巖山寺。」 唐會昌中廢,宋乾道中,吳越錢氏重建。政和五年僧靈皎修,江公望《記》。

悟真寺 在縣東南杜塘。唐廣明中,僧道密開山。元大德間,僧維林重建。

龍門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胥口。宋開寶中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