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皇清順治十五年,邑民洪大道、姚思稷等重建。

五通廟 在縣東一里。不知何代興建。明隆慶間重新之。

蕭王廟 ,在縣北二十步。

三聖廟 在縣南二十步。

翊應侯廟 在縣西四十里,地名「三渡。」

英濟侯廟 三一在歙嶺,一在佛嶺,一在柏嶺。詹氏二老祠 在縣北三十里。

壽昌縣

社稷壇 在縣西花園,明洪武八年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前溪南山上。明洪武二年建。

邑厲壇 在縣北萬松山陰,明洪武六年建。里社壇 在各鄉,共三十六處。

「鄉厲壇 」 :在各鄉,共三十六處。

城隍廟 在縣治南。明洪武三年,知縣胡濬重建。

蒼山廟 在縣東港口

姚村廟 在縣東二都。相傳方臘犯村,一兒方弱冠,持杖與之鬥,賊見甲士無數擁其後,風沙亂起,林木振動,駭而走。追逐出境,回顧其母,遂為賊所害,而村賴以全。鄉人立廟號「顧母大王」 ,因而著靈。

靈應廟 在縣東南二都翠溪,乃白山廟之分祠也。

匹布夫人廟 在縣東南白艾村。相傳,唐末巢賊據縣治,官軍討之。陽溪水漲不得渡,忽見一女子滌布於水,以布擲之,化為長橋,士卒履之而過,遂破賊。以事聞於朝,封「匹布夫人」 ,列於祀典。今鄉民以祈蠶穀。

白山廟 在縣南玉華山下。

湖心廟 在縣西湖中。四旁皆水,中有石突起,築基其上。今廢。

會通廟 在縣西會通橋上。

平水廟 在縣西航頭。昔人立之,以奉大禹。大同廟 在縣西六都。

巴村城隍廟 在縣西六都。

富塘廟 在縣西七都。莫詳興建年代。

鳳山廟 在縣西八都鳳山。

靈貺廟 在縣西九都,舊名「旺山。」 大王廟。鵝籠主簿廟 在縣西鵝籠山下坑口。

功曹廟 在縣西北十都。莫詳興建年代。蔡郎廟 在縣西北十一都。

密山廟 在縣北十二都。莫詳為何神。

烏龍廟 在縣北十二都東阡,建德、烏龍山之分祠也。

巖山廟 在縣北十三都。巖山之頂有石回抱,如負扆狀,廟居其中。

文昌祠 舊在縣學櫺星門內東偏。

東嶽行祠 。在縣東青龍山上。宋大中祥符九年,真宗「封禪泰山,敕天下皆立行祠。」

過浴洞仙祠 在縣東一都,山有洞,名「仙室。」 徐偃王行祠 在縣東嶺。本廟在衢州之靈山,唐、宋累封至「蓋天慈仁聖德英烈王。」

梓潼帝君祠 。在縣西蘗山上。

分水縣

社稷壇 在縣西郊外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去臧家巷半里。邑厲壇 在縣宣化巷北。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明洪武三年,知縣余德賢建。

關王廟 在縣東塔山岡上。明隆慶五年,知縣侯汝白建。

紫龍王廟 在縣西南十五里。

靈佑廟 在縣西二里。即洪仁廣信王也。麻姑廟 在縣西北四十里生仙鄉。

靈應廟 在縣南四里湧泉巖下。

三皇廟 在縣東,元至正十三年建。

五顯廟 在縣北。明洪武三年,知縣余德賢即舊基重建。永樂十二年,縣丞張暹重修。

唐令公廟 在縣南四里湧泉巖之麓。其神為邑令,有惠政,民祠之,旱禱必應。

靈休廟 在縣東十五里洛口,有墓存焉。神姓張,宋政和三年賜今額。

元帝廟 在縣西南四十里生仙鄉。正統三年,知縣陳真建,尋廢。萬曆三年,邑人張珍等重建於紫金巖。

英烈王廟 在縣西南四十里歌舞嶺。相傳謂子胥避難至此,喜而歌舞,因以名嶺。

東嶽廟 在縣北甘泉寺東玉華山外。宋建炎間,縣令申建,靈貺響答。元至正癸酉,燬於兵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