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平橋 在縣東後街

進賢橋 在儒學前傍泮宮。明宣德間,邑人姚惟可建,教諭陳鈞等復高之,俗呼為「新橋。」 鳳山橋 在驛左,因面鳳凰山,故名。邑人盧良能建。

翠微橋 在縣西五里

高石橋 在縣南六里

吳子橋 在縣北十里

龍津橋 在上航埠。一名「邏逋橋」 ,又名「楊家橋。」 明洪武元年,浦水泛漲,有龍乘勢入江,因改今名。至九年,洪水衝圮。弘治年,邑人王希哲、義民王孔昭捐資重建。

曹家橋 在縣南五里。邑人王邦仁建。

華林橋 在縣南八里。明嘉靖年,邢璽建。丁橋 在縣東北十三里。相傳有丁丞相建橋以渡,後遂以名。

方家橋 在縣東南十二里。

巖橋 在縣東南十五里。橋當巖塢大路。明弘治間,義民姚成甫建。

霧露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

雙桂橋 在縣西一十里繡峰村,邑人趙驩、俞演,明永樂年同建。其年即同中,故名。

朝京橋 在縣西三十里,當驛路要衝,詣京者必涉,故名。舊為洪水衝壞,宋淳熙年,里人甃石重建。

象山橋 在縣西三十四里。元至正間,里人吳澤建。明弘治年圮於洪水,邑人姚敏、吳楷重建。端平橋 在縣西四十里。明洪武間邑人吳彥申建。

下疆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按《縣志》名夏姜上畢橋 ,在縣西北十五里。明正德間,判官張木重建。

柳浦橋 在縣西二十里。宋迪功郎施舜建。登雲橋 在縣南二十里。地名「剪溪。」

白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

黃塘橋 在縣東北二十里。

安福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上通建德,下通於分要路。明弘治乙丑年,義士柴溥率眾鼎建,因圮復建。後又圮於洪水。正德間,溥獨力重建。萬曆三十五年,又圮王應德為首募建。

皇清順治十二年,洪水壞邑人柴文卿、王家臣、柴日

芬羅萬。募建石梁橋《二洞》。永新橋 在縣西北二十三里。又名「龍伏橋。」圮於洪水。明洪武間邑人王舉重建,改今名。香山橋 在縣西二十三里。

大浦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一名「惠濟。」 舊以木為之。明正統年,里人俞公亮始構石橋。正德年,里人濮仕瞻重建。

潘舍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義民郭一行重建。

關山橋 在縣西北二十七里。明弘治間,致仕俞俊建。

通濟橋 一名「黑橋」 ,在縣西北二十八里。明嘉靖間圮於洪水,義官柴奕、里人俞廷禎、王相金良甫等助銀二百金重建。

小潘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

望仙橋 在縣西北三十里,路入桃源。景泰間,里人俞文凱建。橋面葛仙翁祠,故名。

遵化橋 在縣西北三十里。宋端平二年,袁甫建。

石青橋 在縣西北三十里。明正統年,俞子彬建。

降橋 在縣西二十四里。明永樂年間何思敬等建。成化年圮至嘉靖年,里人何文英、唐佑重建。

木樨橋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

塔山橋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并上木樨,俱宋紹興間徐再五建。

落馬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明正統年,俞天麐、天秩建。馬浦橋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按《縣志》,「在縣西北二十五里,近江易潰。」 明崇禎年,傅繼川重建。

皇清順治年間,又圮吳德元修建。

月梁橋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橋灣如月,故名。朱橋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一名「朱家橋。」 元至元三年建。

板橋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世濟橋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元至正六年,里人姚壽翁建。學士歐陽公書并篆額。

袁闡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按《縣志》,「在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