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杜橋 在府治西四里嶽廟東,杜姓建,故名。後圮,僧人德欽請於府縣,持簿募眾重建。有顧一明捐資獨修,年久復傾。康熙八年,都督鮑虎捐俸重建,比前寬廣。上豎石欄,行者德之。

新宮橋 在府治南五里,天寧寺山麓。

大郎橋 在府治東八里。

黛潭橋 在府治西十里。

壽祿橋 :在府治東十五里。

大興橋 :在府治西北十五里。

緒塘橋 在府治西四十七里。

何峰橋 在府治西南二十里。何道崇建,改今名。

石母堂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明嘉靖間,沈良輔建。

通會橋 在烏龍嶺後五十里。

石橋 在府西二十七里。倪祿始甃以石,故名。流芳橋 在府治東北三十里。胥村。朱紫橋南胥村橋 在府治東北三十二里。知府李德恢建。

龍源橋 在縣西四十里。邵元僎等建。邵元春《記》。

近坑橋 在縣西七十里。明嘉靖間,邵瓏建。盛家橋 在府治東北。

宣威橋 在府治東北

招賢橋 在府治西三十五里。

乾峰橋 :在府治東北三十五里。

石塘橋 在府治東北三十六里。

濟川橋 在府治東北五十里。

渡息橋 :在府治東北五十里。

金雞窩橋 在縣西北五十里。余廷清建。「治平橋 」 在府治東北六十里。宋童天任捐田百畝,以給修造。

和溪橋 在府治西七十里。景泰元年,邵世良建。

嘉貺橋 在府治北拱辰門內。以近郡倉,又名倉橋。

雙桂橋 在府治東雙桂坊內。

通濟橋 在府治東南

永通橋

馬賀橋 在府治東南。馬、賀二姓共建,故名苔溪橋 在三都。去城西南十五里,為浙東通衢。明萬曆三十五年建,復於橋之西建一庵以護之。知府呂給扁,題曰:「長虹永鎮。」 莓溪宋氏共董理。

縣治橋 在建德縣前。明萬曆十一年,知縣俞汝為建,有《記》,并建石亭於橋左。

烏石渡  、紫淇渡 俱在東館下,風濤最險,時有覆舟之患,向無渡船。明萬曆四十年,知府呂捐貲造船二隻,分上下兩渡,令其遇風覆舟,協力相救。閑則渡人往來,仍置田六畝,每船撥與三畝,令各耕種收租,以作工費。

小里渡 在東館下二里。明萬曆三十八年,推官陸捐俸買田五畝二分零,地二畝五釐五毫,塘七分二釐零,收租以作工費。

建昌渡 在南門外西首。明萬曆三十八年,推官陸捐俸買田三畝三分九釐二毫,塘六畝七分九釐六毫,收租以作工費。

馬目渡 在府城西二十里。明萬曆三十八年,推官陸捐俸買田四畝二分九釐四毫,塘三分六釐,收租以作工費。俱有石碑尚存。

東津渡 在縣東南五里富春驛前。

守祿渡 在縣東十五里。

胥口渡 在縣東二十里胥口江內。

沈塢渡 在縣南十五里。

石壁渡 在縣南二十里。

盦裏渡 在縣南二十里。

石塘渡 在縣南四十里。

三河渡 在縣南四十里。

水南渡 在縣西一里

廟山渡 在縣西五里

宮裝渡 在縣西十里

罾潭渡 在縣西二十里。

朱池渡 在縣西三十里。

楊溪渡 在縣西二十五里。

小洋渡 在縣西四十里。

白沙渡 在縣西六十里。

羅桐渡 在縣西六十五里。

銅關渡 在縣西七十里。

淳安縣

錦溪關 在縣東六十里小溪。明嘉靖間添設。青溪橋 ,即百丈橋。宋知縣陳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