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鵝溪 在縣西北三十里。發源戴家山,東北流二十里至黃村舖入桐溪。

蘆茨溪 在縣西南四十里。有大小二源,兩旁山皆壁立。大源出自荊州,小源出自西坑嶺,至端平橋合流半里許,入于江。一名「白雲溪。」 桃源溪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發源斜口山,西流五里至豎石,折而南,歷十餘里,合雲溪入于桐溪。

應家溪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源出屏風山下,北流十數里為荻溪,又北流數里入于江。塢墡溪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自靈山南流十餘里,過大浦橋,合雲溪入于桐溪。

荊芥溪 在縣西北五十里。發源分水,直至清渚港入于江。

侯渚港 在縣東十里。以洋洲為限,分而復合,隨江山消長。港口名「侯渚港。」

清渚港 在縣西三十里。源出建德之雲岫山,其上流名杜息溪,東南流遶嚴陵山之北,又東流二十里入于大江。

雪水港 在縣南六十里,乃龍湫也。崖壑飛流,如雪霰交下,因名「雪水。」 遇旱祈禱輒應。

白雲源 在縣西南四十里。一名蘆茨源。重山插天,林麓茂盛,鄉民採薪為炭,供數州烝爨之用。源口對釣臺,宋景祐中,范仲淹登臺,望東岩絕壁白雲,徐生問之,乃唐處士方干隱處也。石井源 ,在縣南十里。

屏風源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上有龍潭,其泉自石罅中出,下有遮風碑。外有山對峙,鈴鎖如葫蘆喉,其中闊五里許。識者謂築其喉以積水,則深澳可濟,一方水利。

縣埠洲 在縣南七十步大江中,袤一里,廣半里,皆沙石。相傳與縣治同高。其上舊有江心寺,今沖而卑下,遇潮則沒矣。

洋洲 在縣東十五里。居民耕種其上。方干《題郝氏園林》詩:「舉目縱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鄉時。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 即此地。九里洲 在縣東二十五里。江分燕尾,綠蔭桑麻。北有小港,其袤九里,居民擅魚薪之利,號「小杭州。」

桐洲 在縣東四十五里,袤二十里,南臨大江,北有後港,以富陽趙家灘為界。相傳桐君種瓜于此,故名。上有居民四十餘家。棲霞、吉祥二寺。石下潭 ,在縣東桐君山下。相傳潭有巨鍾,漁者見之。舊有漁租納縣學時,徐舫《送張師文赴桐廬縣學》詩有「雨落春江俸有魚」 之句。

牛頭潭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大旱不竭,灌田二百餘畝。

龍潭 在縣南十五里。有龍王祠武牛山上。宋淳熙間,邑命邵普祈雨有應,作《送龍山》之詞。「山回環兮古龍湫,木蔭翳兮枝相樛。雷掣電兮躍雲虯,膏澤沛兮歲有秋。」

天井潭 在荊芥溪中,巨石間天然一竅如人鑿,徑二丈許,深不可測。

鉛潭 ,在翠屏山下,縣西北三十五里。

丘家灘 在縣南桐江之下。昔人有詩云:「野航無事倚江橫,風靜潮回浪自平」 之句。

洋灘 在縣東洋洲之北。

柴埠灘 在洋灘之下

舒灣灘 在柴埠之下

上漏港灘 在清渚灘之下。

下漏港灘 在河灣之上。

七里灘 在縣西四十五里。《輿地志》:距嚴陵瀨四十餘里,又下數里乃至釣臺。兩山夾峙,水駛如箭。諺云:「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 蓋舟行艱于牽挽,惟視風以為遲速。謝靈運詩所謂「一瞬即七里,箭馳猶是難」 是也。以上諸灘,俱在桐江之上,泝入建德縣界。

「飯蘿灘  。」 「《舊縣》灘  。」 《牛厄灘》。

「《臨源》灘  。」 「《茆渚》灘  。」 《馬浦灘》。

《盛渚灘  》。《浪石灘  》。《虎跑灘》。

《潮逆》灘  。《袁闡》灘  。《洪石灘》。

「四公灘  。」 「派溪灘  。」 「椒山灘。」

《金潭灘  》。《柿葉灘  》。《郭渚灘》。

《葉家灘  》《凍灘》。

「姚家灘 」 以上諸灘並在桐溪之上,泝入分水縣界。

義井 在縣東永泰寺側。其水甘美,日汲甚眾,民均得濟,故曰「義井。」 而地因號「甘泉坊」 ,一號「甘水坊」 ,皆指此井而言也。又質素鄉亦有義井,以濟行旅,相傳為孫盤峰之祖所鑿云。

柯井 在縣西北三十里。深不過三尺許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