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香罏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形似香罏,嘗有雲氣,若紫煙罩之。下有「報恩」 、「保壽」 二寺。

龍角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高聳如龍角,山巔有大石,解縫,方直如板,號「解石」 ,旁有泉。清泠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一名鐘山。高五十餘丈,周迴七十里,有洞,四面出泉,溉田五十頃,禱雨輒應。宋時嘗遣使醮祭,今村名「謝田」 是也。又有周禪師道場,山有大鐘,因名鐘山。唐天寶中,改今名。

朝使山 在縣西三十里。山有巨石,高一丈,廣八尺,下有座,遠望如印臺,又名「印峰。」

龍洞山 ,在縣北三十里。其山巉巀,行羊腸半舍許,有石浹洞門,越此空曠,中有龍門池,灌田二百餘畝。有廣法寺。

富春山 ,一名嚴陵山,在縣西三十里,前臨大江,上有東西二臺,嚴子陵釣處清麗奇絕,號「錦峰繡嶺。」 《西征記》云:「自桐君山而西,有山蜿蜒如兩蛇,對走于平野之上,二江之水並流于兩間,驚波鬥馳,秀壁雙峙。上有東漢故人嚴子陵釣臺,孤峰特拔,聳立千仞,奔走利名,汨沒塵埃之客,一過其下,清風襲人,毛髮豎立」 ,使人有芥視功名之意。按《通志》,在縣西四十里。

藍田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舊名「洋田山」 ,絕頂寬平可居。宋時里人姚勢傑創精舍,今廢。羅峰山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群峰羅列,因名。風穴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山下有穴出風,因名。

五婆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因有妖婦石五娑居其上得名。

烏石山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一名「白鶴峰。」 漢孫鍾種瓜于此,上有孫鍾祖墓,下有賢聖廟。石柱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巨石高十餘丈,闊一丈,如柱得名。下有獅子石。

雞籠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俯瞰溪水,下有石洞,小舟可通。又名靈雞洞。對岸有金雞石,相傳有金雞鳴于石上。元何驥子詩云:「鸞鳳高翔短翅低,孤飛深入此山棲。危機恐墮模金手,風雨凄凄不復啼。」

獅子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取其形似,頂有泉,可備旱。

白石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崖壁瞰溪,山多白石。

鐘山 按《通志》:「在縣西北四十里,其形如鐘,鄉以是名。晉周顒隱金陵之鐘山,後出為海鹽令。會稽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因為所誚,乃卜居于此,以談佛書。顒死,人塑其像于清冷山。」

獨高峰 在縣西北二十里,聳峙江表。宋嘉定間,有徑山僧妙機建塔并佛殿,郡人楊纘書扁。明宣德中,塔震殿毀。正德以後,復修殿宇,延僧主之。

「白鶴峰 」 在烏石山下。

雞頭峰 ,在縣東南四十里,下有雞足庵。《瑤峰 》,在縣西北三十里。

桐硯嶺 在縣北一里。路入桐廬鄉。

白峰嶺 在縣東三十里,嶺西有舖,到新城縣。赤洲嶺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曲折凡三里,中有錢王水穴。

周顒嶺 ,在縣西北四十里,極高峻,上有田園,足以耕耨。鍾山相對,昔周禪師顒隱此嶺,通分水縣。

桃嶺 在縣東南七十里,東至浦江縣界。金紫巖 在縣北十五里,相傳時有異光。白霧巖 在縣西北十五里,欲雨則白霧罩之。按《縣志》,今稱白鳳巖,下有萬壽庵。

仙姑巖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上有何仙姑祠。老鷹巖 在縣西四十里。巖際有路,沿江險峻,纜舟之人多有顛躓。明成化間,同知張昇命工琢岩砌石,而其險猶存。

焦山巖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下瞰溪流,險甚,舟人過此必乞山靈。

泉石洞 ,在白霧岩下。泉可溉田。

閬仙洞 ,在高山,去縣東北十五里。昔有仙人居其中,有石關,入關十步許,曲折而東,忽曠然空明,藤蘿交加,蔥蒨可愛。其北乃洞也,回環平坦,可坐百餘人。二岩間石乳,滴溜不竭,中有天池、石鼓、禪床,跨空有橋,真為仙境。宋時黃裳遊此,作詩十絕以記之。

洪石洞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有一泉,上接瑤林洞,下達天目溪。

冷塢洞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地名「杏源洞」 ,有石臺,泉分二派,夏涼而冬燠,與新城肴山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