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合洋水 ,在縣東北三十里。

雲溪 在縣西北四十里梓桐常樂鄉之界。清平源 在縣東六十里。

蜀阜水 ,在縣西北七十里。一名「蜀溪。」

雙桂源 在縣西三十里,舊名「梓桐源。」

鳩坑源 在縣西七十里。其地產茶,以其水蒸之,香味加倍。

柵源 ,在縣東北四十里。

桃花源 在縣東五里,一名「赤洲。」

文源 在縣東三十五里,舊名「遼源。」

南山潭 在縣南門,即青溪古渡。

雉山潭 :在縣南一里。

風潭 在縣東一里

塔山潭 在縣西六十里,因雲「塔山」 而名。並山潭 在縣東北八十里,二潭相並如甕。三潭 在縣西一百里。崇岡僻嶠極深處。響山潭 在響山之下。

九里灣潭 :在虎石潭下。

三望潭 ,在縣東二十里,以其三迴曲折,故名。「長潭 」 ,在黃江潭下黃花谷口。

黃江潭 在縣西七十里。

石柱潭 在縣西九十里。三潭相連,中有石柱,卓立兩崖之間,非仙莫能陟也。

茶園潭  、鰲山潭  、合山潭。

曹潭   、山潭   、虎石潭。

雲頭潭  、威平潭  。東溪灘。

「接溪灘  」 、「團寺灘  」 、「固市灘。」

橫灘 有嶕石

齎爵灘 有嶕石

「《藻河》灘  。」 「《泥傾》灘  。」 《衙步灘》。

「《浪渴》灘  。」 「《塔航》灘  。」 《盧灣灘》。

孫家灘  。迎翠灘  。羅項灘。

木樨灘  。《渡瀆灘  》。《楊樹灘》。

「龍亭灘  。」 「《小溪》灘  。」 《漏港灘》。

「合洋灘  。」 「棗和灘  。」 「蘭谷灘。」

古詩灘 以李白有詩,故名。以上諸灘,俱在縣東南新安江之下,青溪之左,沿入建德縣界。葩蘇灘  划船灘  龜灘

牛欄灘  。《養材灘  》、慈灘。

《上息灘  》《下息灘  》,《元亭灘》。

雲「灘  《上陽城灘  》,《下陽城灘》。」

「富資灘  。」 「幇源灘  。」 「羊鬚灘。」 「《一滾》灘  。」 「和尚灘  。查灘。」

鳩灘  《王家後門灘》。

「懸藤灘 崖」 有二石臨灘上。以上諸灘,俱在縣西新安江之上,青溪之右,泝入歙縣界。

桐廬縣

安樂山 在縣北一里。此縣治之坐山,差低于四山,嫌于壓。宋時邑人羅彥昇建塔其上,名曰「安樂塔。」

桐君山 在縣東二里。突然一峰,下瞰兩江。山側舊有桐樹,枝柯偃蓋,蔭蔽數畝。

鳳凰山 在縣東二里。下臨橫港,如鳳展翅。戴山 ,在縣東二里。南宋時徵士戴顒與其兄弟自會稽來隱于此,因號「戴山。」

舞象山 ,在縣西三里,因形得名。

常山 ,在縣西五里。晉許邁隱處。

梓芳山 在縣東六里。一名「紙坊。」

新婦山 在縣西北八里。前臨桐溪。

龍潭山 在縣南十里。上有龍潭及龍王祠。牛山 ,在縣西五里。山當驛道,為閩、廣、杭、越通逵。內逼山,外瞰江,崎嶇屈曲,十有五里。

金雞山 ,在縣西十里。前臨大江。

寨基山 在縣南十四里。昔人避亂立寨之處。金牛山 在縣南十四里。相傳昔人失牛,尋見于此,變為金色入穴,故名。

歌舞山 在縣南十五里。山下有泉,流入剪溪。尖山 在縣西北十五里,一峰秀銳,敻出江上。香泉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山下出泉,味甘美,上有「華林寺。」

大龍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其勢蜿蜒如盤龍。

法華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時高僧曇翼挂錫松下,日誦《法華經》,群鳥聚聽。後人名其山云。環翠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晉時郭文嘗隱于此山。有仙碁石。

虎鎮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侍郎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上有「胡寅侍郎廟。」

摩旗山 ,在縣西北二十三里。上有臨溪龍王廟,里人濮灌置亭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