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名青溪,至城東二里合婺港,又東入浙江。東陽江 在城東南二里,一名婺港。

胥口江 一名建德江,在縣東二十五里。東溪 在府治後射圃之南,有亭曰「銀潢左界。」 西溪 在城西一里,自烏龍山發源。

桐溪 :在城南十里,自南高峰發源。

苔溪 在城東十二里,新亭兩源之水出焉。黛潭溪 在城西十二里,自仁行鄉泝流而來。洋㵒溪 在城南十七里,自浦江縣界發源。緒塘溪 在城西十五里,自慈順鄉發源。馬目溪 在城西十五里,自馬目山發源。小洋溪 在城南二十二里,自南高峰發源。大洋溪 在城南二十五里,自馬目山發源。胥口溪 在城東二十五里,自胥嶺發源坌柏溪 ,在城東三十里。

下涯溪 在城西三十里,自招賢橋發源。吳家溪 在城南三十五里。自浦江縣界發源。楊溪 在城西四十里。自蛇嶺發源。

杜息溪 :在城東北五十五里。自雲岫山發源。東湖 :在城東門內。

西湖 在城西南和義門外。廣袤五百四十二丈,上有寶華洲,唐刺史侯溫開置。

桐溪潭 :在城東南十里。

黛潭 在城西十二里,潭深水碧如黛,故名。罾潭 在城西十七里。

大洋潭 :在城東南三十五里。

三河潭 :在城東南四十五里。潭水匯中則逆而上,兩旁則順流而下,故曰「三河。」

吳坑潭 :在城東北六十一里。

小里灘 在城東

大郎灘 在城東十里。《圖經》作「大浪灘」 ,非也。方門灘 ,在城東。

烏石灘 在城東十五里。以上四灘,並在東陽、新安二江之下,沿入桐廬縣界。

「唐浦灘  。」 「平壁灘  。」 「王家灘。」

馬目灘  。《海瀨》灘  。《石關灘》。

《楊溪灘  》。《山河灘  》。《倉厚灘》。

棟森灘 以上十灘並在新安江之上,泝入淳安縣界。

石壁灘  。《顏犀》灘  。《魚梁灘》。

黃沙灘  三河灘  石塘谼灘 以上六灘並在東陽江之上,泝入蘭谿。

九井 在府城內。《新定續志》云:「郡城岸江枕山,泉味甘洌,舊為井者九:曰桂泉,在雙桂坊;曰清泉,在子城外西北;曰華泉,在兜率寺西百步;曰甘泉」 ,在遂安軍門內西;曰釀泉,在郡圃;曰秀泉,在添差通判衙東;曰海底泉,在和平門西;曰白龍泉,在安泰門外;曰碧波泉,在嘉貺門外。龍泉 ,在城北一里錦沙岡西。

蟹黃泉 在城北一里

玉泉 在城東北七里烏龍山東麓。

卓錫泉 在縣東十八里靈石寺後。

靈惠泉 在縣西二十五里。其泉四時不竭。福泉 在縣西五十里。泉水寒洌,味極清甘。石井泉 在縣西八十里,泉湧石井中。

古池 在城西北二里,一在百順門外。

《瀟灑園池 》在府治後。

荷池 在府治後松關之北。

靈池 ,在城東七里。相傳唐僧善道鑿。

聖水池 在城北十五里。

朱池 ,在縣西三十五里,為朱買臣讀書處。南溝 在城內,有二源,一自百順門外池來,一自烏龍山東西源來。

《城南堤 》在城南澄清門外。

余浦 :在城東三里。烏龍山發源。

淳安縣

龍山 ,一名「靈岩」 ,在縣北六里,發脈金紫,百里而來,宛若游龍。而新安一江,逶迤環抱南山,鳳雉蹲立前屏赤岸小金左右映帶。

南山 在縣南,即南高峰,與城對峙,馬目山之支也,一名「青山。」

雉山 ,《新安記》云:「郡西南渡水一里,周迴七里四十步,山如鳳立雉蹲。」 隋改郡為縣,而以雉山名。

邁山 在縣西北六里

金鉤山 在縣東八里,形如金鉤。

小金山 在縣西十里,屹立江中。

響山 在縣西十八里。石壁如削,後有山,窈窕幽靚,下有深潭,𣻳洞澄清。舟人呼之,其響相應。聖姥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雲濛山 ,在縣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