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失身無補君王事,死節難酬夫婿恩。江靜從教流弱

質,月明誰與弔孤魂。只愁父母難相見,願與來生作 子孫。」書畢投水死。

《舊志》:「龍丘山之巔有遺棺,歲疫,人取其朽木板作湯, 病輒愈。」巔竅有木榻一張,相傳為徐安貞所寢息。歲 久,雨淋日曝,其色新好。

《青霞叢記》:「縣北一里許,城隍湖下有大鈕鐘。初捕魚 者履見其鈕,相傳以為即邑譙樓鐘,飛蓋一大蛇於 下。」

《皇明傳信錄》:胡大海克蘭谿,獲僧孟月庭,搜得天文 書,因置帳下。高皇帝親征婺,過蘭谿,大海以月庭見。 上得書喜,問「月庭師何人?」以龍游朱暉對,暉於天文 家實精詣云。

《舊志》:柴用先號惟一子。永樂間,自京還。時大旱,自言 能興雷雨,藩競致之。官吏齋宿,先大書聯云:「三日登 壇三日雨;一聲號令一聲雷。」片時大雨如注,而西湖 之水涸矣。

江山鎮安毛冢前赤白二蓮,雙萼並開。其家有登第 者。自後每開必如之,人以為瑞。

江郎石,每旗見,輒有登第者。明弘治間,赤旗再見,姜 瓚、周任相繼登進士。正德二年,黑旗見周文興以書 魁浙省,明年登進士第。是後邑人累以為驗。

衢府治,廳事之前,有封嶄然,蔭以竹樹,高與堂齊,隔 離中外,莫可洞見。即數十人聚論背立無覺也。傳云 郭璞墓,發之者於守輒不利,更數百年莫之決也。明 嘉靖戊戌,豐城李遂來守郡,惡其面如樹塞也,祝之 曰:「郭公忠而被戮,捐軀江東,不應歸骨於此。即使為 前人遺塚,亦須徙置,不當與公從爭出入,為胥吏弊」 藪也。乃啟視之,中有錦川石二,狀如筍,高可丈許。且 其碑云:「唐刺史季彀得而玩之,封以土。」後即其封處 植竹樹,因以為郭璞墓云。

衢州府部雜錄

《水經注》:浙江東北,瀫水入焉。水源西出太末縣,縣是 越之西鄙姑蔑之地也。 又瀫水上承信安縣之蘇 姥布,蓋縣在晉名信安,百餘丈瀨水飛注,狀如瀑布。

衢州府部外編

《衢州府志》:「晉湛滿有子仕洛,永嘉亂,不能歸,使祝宗 告江郎神曰:『若能致子,靡愛斯牲』。旬日,其子忽見三 少年於洛濱曰:『某日當載汝歸』。至期,使冥目入車中 去,如飄風,俄覺墜地,已在家園矣。廟在山麓,甚險,里 人苦于登,欲遷之。一日暴風雨,廟徙一里許。宋大觀、 政和、宣和、建炎、慶元間,屢加封號。」

《水南記事》:「吳白娘,幼遇異人家舉炊,每于隔塘鄰家 乞火,歸甚速。鄰母疑之。一日瞷其往,乃從水面步行 若飛,亟呼之即沒。後人因廟祀之。」

《濛溪叢異》:「圓通庵于國初,有雲南禪師以卓錫卜庵 此山,時設大醮壇。一日風大起,有大鳥自南飛至,其 色蒼白,展趐如席,狀類鶴,俄頃飛去,遺下粟、黍、稻麥 及黃黑豆于檀越祠屋上,約數升,是歲大稔。」

江山柴公達,號無無道人,明洪武間,與張真人游。一 夕,張欲警夜,公達曰:「吾能役神兵為之。」是夜鐵鈴響 者達曙。張嘗遇公達夜歸,假電燭行,真人大奇之。 《舊志》:清華道士歐陽生能遊神,時縣以丁日舉祭,弟 子馬月林問曰:「老釋言修煉家,其神不死,若仲尼食 報如是,果神猶在乎?」生曰:「吾試觀焉。」于是從靜室凝 坐,月林穴壁窺之,其神若自頂出。維時學宮設燎陳 帛,見有一人黃冠緋衣自上而下,遍觀乃去,蓋其神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