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清冷泉 在縣西六十里。出鹿角峰北。泉平地湧出,高七八寸許,雖大旱不縮,下匯於曲池,俗名「冷水塘。」 下有田百餘頃,藉以灌溉。

永豐縣

巘山 在縣北十五里。森列五峰,懸崖絕壁,頗稱險峻。世傳浮丘王、郭三仙嘗過此,後人立為仙宮。時有雷電迅掃,祈禱輒應。其上有凌空閣、寓仙館、注生堂、文昌祠。明崇禎年間,擴注生堂為長春殿。

陽山 ,在縣西北十里。仙人葛元嘗於此煉丹,有水流出,謂之「丹泉。」 上有集靈觀、丹井亭、仙翁祠,絕頂有丹爐藥臼之蹟。

龍華山 在縣南五里。晉有蜀人龍日華避秦修煉,於此得道。按《舊志》云:「東漢桓帝時,上苑白鹿遺落人間,常見於此。帝遣皇華使者持節求之,不知所在。」 後人就其地建白鹿觀,今改為洪都觀。

西華山 ,在縣西五里。山形類覆鐘,頂有浮丘、王郭三仙殿。歲旱禱雨輒應。

郭山 ,在縣東五十里,連屬樂安、新淦、永豐三縣界。崎嶇棧道,行七八里,劃然曠坦,有良田數百頃,郭山寺在焉。

雞籠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四面皆田疇,此山獨蹲其中,宛若棲雞之籠,故名。

鳳凰山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明德鄉瀧岡。宋歐陽修父母墓在焉。墓左修之故居,右為修之前室,胥、楊二夫人墓。其前有西陽宮,旁有沙溪巡司,山形如鳳。瀧岡阡表碑樹此。

香爐山 在縣東四十里,以形似名。

寶山 :距縣三十里遷鶯鄉。聳秀可愛。

石門山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大石對峙如門,其上有水田數十頃,居民數十餘家,中有龍山院。

聖嚴 在縣南二十里。世傳五代間,夜有神人震動其上,及旦視之,忽有土城,周圍數里。事聞,命百戶程瑄屯兵守之。嶺巔有龍井,深廣數丈。前有峻峰,名「仙人臺」 ,禱雨輒應。宋紹興中,鄉人修其城以避寇。

白芙嶺 在縣西四十里,一名「白霧嶺。」 西抵吉水界,三峰連聳,高數百丈。旁有觀音、慈光二寺,中有石室,居人常望雲氣以占晴雨。

獅子嶺 在縣南三十里。上有巨石如獅,故名。世傳有僧號「禪和大師」 ,結茅其上。一日,雲煙蓊藹,人見僧凌空而去。

石空嶺 在縣南一百里。形如覆斗,內空闊,可容二三百人,中有生成佛像,其上為古寨場。禪和洞 在縣南三十里。中如暗室,以火燭之,石殿鐘鼓畢備。

恩江 源自撫州樂安、贑州、寧都、興國三縣界發其間,合麻江諸小水,流出吉水,入贑江。永豐鄉水 在縣南,源自興國界,北流經禪峰,出百蛟,合於恩江。

明德鄉水 在縣南。源自興國界,北流入明德鄉,歷瀟、瀧達於永和。

源頭堤 在麻州恩江橋之上。昔水流洲北,環抱邑城。其後洪水衝激,南流成川。萬曆中,疊石築土,厚三丈,長百餘丈,屹然巨嶂,水乃歸故道焉。

石鼓潭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世傳內有石鼓,擊之則雨。

仙井 在縣南醴泉院。宋楊仙師以杖拄之,水湧出如醴,市汲不竭。

石井 ,在縣南二十里。深闊丈餘,風雨晦暝,時見金鴨出沒其間。

沙井 在永豐鄉藤田市。宋楊仙人經過,以杖拄之,水湧出,味甘如醴。市中三百餘家汲之不竭,因以名院。

安福縣

蒙岡山 :在縣治之東里許。林木森茂,城中望之,秀色蔚然。一名秀峰。山半有東嶽行祠,一名鳳山。

罾石山 在縣東一十五里,臨江。其山輪囷特起,狀若漁罾。山腰有二石,高數丈,其一俯首,若將壓焉;其一壁立,勢相支撐,中可往來。一名麟山,突起江濱,石峙如麟角。里人副使周憲居其下。憲未第時,治尚書,夢茲山神告曰:「居我山何不讀我經?」 乃改治《春秋》,遂第。子懋相、懋卿世其經,皆第。孫鼎瀚、鼎清作秋墅堂於其側,隱而著書焉。

尼山 在縣翔鸞鄉。延袤百里,高插天表,勢若翔龍。其下兩石峙立如門,中闊數丈,泉流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