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金鳳山 在城南二十里永和市東,形似鳳,故名。相傳時有金雞飛鳴其上,東西映帶,蒼翠迎人。

龍須山 在城西五十里二十一都。峰巒崒嵂,並插天表,絕頂有泉沸出,一登禪師嘗駐錫焉。順治丙申,有鳥千百自南飛來,翔集山上。一大者中立,餘環拱之,不鳴不食,一宿而去。或以為「鳳凰云。」

香城山 ,在城南四十里七十五都,一作「薌城。」 周迴百餘里,南北麓界永豐、吉水,銳聳約數百仞,以文筆名。三峰中一峰尤奇麗。譙樓登望,高矗雲表。

雲騰嶺 在城西三里。山勢回折,北延真君山,盤而為龍頭山,隱起秀傑,宛設屏於長岡之外。相傳刺史吳世雲升仙於此,上有雲騰廟。廖仙嶺 在城西南六十里二十六都。山勢盤互回折,故名。「曲山」 上有石巖,巖上常產異香嘉藥。世傳唐會昌中,有廖仙姑棲神巖內,里人禱必應。

峰嶺 在八十五都。山峻起如豎旗狀。下有小山,俗名搖船進寶,與黃金坑二圓峰相對。羅一峰嘗稱之曰:「此大類羅浮山。」

方石嶺 在八十六都。崇巒疊嶂,石崖峭。舉。文丞相舉義,都統鞏信行府。永豐兵潰,北兵追及此山。信駐隊據險,殊死戰,箭被體不動,猶手殺數人,自投崖死,日久屍如生。土人立廟祀之。文筆峰 在城東南一百二十里。一在淳化鄉,宋文天祥居其下。一在永福鄉,淡江蕭氏居其下。

金竹峰 ,在城北六十里石筍峰東,約高三百餘丈,周迴二十五里,兩峰相峙如竹,名取此。焦岡 北接天華,木茂壤赤,故名。

神岡 邑南十五里,與螺山南北相望。瀘、禾二水出其右,面臨大江,蒼翠映照,邑之奇觀也。上有惠祐廟,祀故太守劉竺,故以神名焉。舊名「翠峰山。」

石屋巖 在二十四都。從大穴徑入,中如廳事,可容三百人。石天成如闌干,《紅巾賊》拆毀。巖口出泉,經旱不竭。

螺川石 螺山下文山祠前,二石東西並豎,高四尺許,其一穴文宛蹙如螺形,其一轉折如「川」 字篆,相傳名郡由二石云。

贑水 在城南,源本章、貢二水,北流至贑縣始合,故謂之贑。三百里至萬安縣,其間有八灘,水性湍險,惟黃公灘為甚。東坡南遷,訛為「惶恐」 ,舟過此,其險始平。

神岡山水 邑西南。其源有二:「一自袁州萍鄉縣界瀘瀟山百八十里至安福縣,東北流八十里與永新水合;一自永寧之漿山、鵝嶺二水通永新江,其間又有永新之抱陂水、秀水、琴亭水、黃陂水、泰和之灉水、禾水、安福之瀘水、郭水、毛停水、同水、清溪水、更生水、王江水,皆經此會大江。」

習溪水 在城南。源出吉塘渡。《宋志》云:「由焦岡嶺東合眾流至此,故名習溪。」 《注》:關門溝渠貫柵垣,名長澇水。過市西橋,又過福善、南湖二橋,又東北過習溪,入大江。此遶城南之水也。又其南,永新、安福二水,合流出大皋渡入江。距城十五里。

螺湖水 城東北。自邑西五里岡冷水坑發源曲折,經雲騰嶺水與沸泉合流,北折而東,注螺湖,以達贑江。此遶城西北之水也。又其北支分派別,並東入贑江。橫石江水 ,邑西北,界吉水,其源一自儒行鄉大灣,一自吉水中鵠鄉來。其間有清湖水、三江橋水,皆經此入贑江。白鷺洲 在城東贑江中,長五六里,水東西分流,雖甚漲,洲不沒。宋江萬里建有「白鷺書院」 於其上。

黃土潭 ,在紫瑤山下,有龍潛焉。宋文革齋嘗夢潭中龍即其居,隨產文山,雲霧滿室,潭日淺塞。及燕巿之變,土人復夢有乘輿擁入潭中者,旦大雷電,潭漲如舊。

噴珠泉 在雲騰嶺下。遊人拊掌,則微泡沸出如珠。

金牛泉 ,出城牆下,橫瀉如瀑布。元監郡納速兒丁修城基,泉為之涸。及明,太守莫知己,發去浮壤,泉復出,味甘洌,為郡中第一。守西使者施愚山構亭其上,遂為遊觀一勝處也。《愚山記》載於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