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紫薇堂 在縣圃東

齊呂堂 在縣學東,欲邑士思齊呂溱之意。陶皮仙室 在縣武山北。昔有陶、皮二仙隱此,食桃果度歲月。居者必高潔,若茹葷則虎豹隨至。游山者亦然。今呼為「北巖」 ,祈禱有應。

吉水縣

吉陽故城 在縣東北百二十里。《輿地志》:吳後主二年立,隋開皇十年廢。今邑人稱為故州。石陽故城 ,在縣東北二十里。漢和帝時立。隋開皇間改為廬陵縣,至唐時廢。舊傳有碑,今龜趺在岸,而碑沉水底,水落,漁人猶見「大業」 等字,歲久壅塞,遂不可見。

馬家城 ,在縣東北二十里。宋高宗時,馬畚尚公主,其子彥光授吉州理官,擇地於吉陽故城之南,築宅而家焉,歲久圮。

相公坪 在縣北九十里。昔張欽與亂賊彭玕對壘之所。

李靖原 ,在縣南五十里。相傳唐李衛公嘗經過此,因以得名。

張欽寨 按《明一統志》:「在縣北九十里,世傳楊吳將張欽屯兵與彭玕對壘之所。」

黎王寨 ,在縣東南五里。其山孤立,有營寨,其下有黎村、黎洞。

宋稅務 ,在縣南三十步。紹興年間設。

宋觀山寨 在縣南九十里。

宋吉水鎮 在縣南

《龍戲碑 》,在龍華寺。忽一日風雨大作,龍蟠石上,石遂長,文字平滿,至不可讀。

「連理樹 」 ,在龍華寺門外。

文江樓 又名「覽秀樓」 ,在文江門外江上,宣德年間建。

環溪樓 在同水鄉嶺口。

凝翠樓 在山原,宋文天祥題,楊士奇記。凌雲樓 ,在同水鄉谷坪,宋建。

《翠屏晚對》讀書樓 在仁壽鄉金塘,宋朱淑寶所建。

鎮波樓 在三灘渡口

東山堂 在縣南龍華山之椒選岑,俯視民居山川,可以枚數,亦一勝景也。今廢。

安樂堂 二所一在五十六都茭坑。一在六十一都。

《看水軒 》在仁壽鄉。

圓通閣 在縣南渡處,三層各三間,方廣六丈,高四丈五尺有奇。

雪浪閣 在縣北崇元觀右,今廢。

御書閣 在螺陂。宋御史蕭服所建。有徽宗篆,尚存。

孝子亭 在儒學大殿後右,隋李孝子墓前。飛雲閣 在縣東北文江閣側。舊名「落霞。」 白華亭 在儒學大殿之右,與隋孝子亭為鄰。元時因《元拔萃孝行》而立,後兵廢。

要津亭 在縣南

《萬松亭 》在東山堂後。

「清風亭 」 在文昌鄉,陳元德所建也。

瑞賢亭 在文昌鄉瀧江口。上下有石萬丈餘。其鄉有登科者,石輒出五色,爛然如霞彩,照映於水中,屢驗。成化中,知府黃景隆修,吳寬為之記。

老人亭 在同水鄉桃林。宋景定間,為羅敬子一百八歲而建,重立,又圮。正德初,養蒙孫太守羅璞重修。

《溪隱》亭 :在同水鄉桃林。永樂初,處士上官止定所建。

川上橋亭 在儒學前右畔澗上。明宣德間,知州柯暹所建,今廢。

清泉亭 在崇桂鄉七里河畔。明弘治間,顧景昌所建,今廢。

一覽亭 「在縣東」 ,今廢。

《醉月亭 》在縣治東鑑湖側。

金魚洲亭 在文江門外。明弘治間,知縣甯杲建,今廢。

觀瀾亭 在文江樓西,今廢。

掛川亭 在縣南二十里石礱瀑泉上。宋淳熙二十年立,今廢。

「半山亭 」 在崇桂鄉中華山。

玩龍亭 在縣南山下,有石洞,為龍穴,張國賓立亭於洞口。

永豐縣

嚴城 在縣南十五里。舊傳唐末有嚴將軍聚兵於此。

《瀧岡阡碑 》「宋制,兩府例有墳院。」 韓琦《代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