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晚對軒 》在青原山。

福善亭 在福善橋上

正氣亭 在螺子山忠義祠前。有文文山《正氣歌》石刻。

宣詔亭 在舊縣治前

留春亭 在興賢門外,今廢。

「頒春亭 」 《二》亭近「閱武堂」 ,今廢。

南亭 在南柵門外,今廢。

霽虹亭 在盧家橋上,今廢。

侯春亭

晞暘亭 在望雲門內,今廢。

集賢亭 在萬安塔寺前。

憩亭 在《閱武堂》後,今廢。

梳洗亭 在藥師寺前。寺亭俱廢。

《洗心亭 》在神岡山下。

晴雲亭 在真君山下

「江山奇觀」 亭 在城東南。

三秀亭 在西峰寺,舊名「秀野亭。」

洗耳亭 周巽亨有詩

龍穴亭 唐宰相姜公輔建,在青原山中。「徘徊亭 」 唐刺史謝良弼建,在任公井西,今廢。「息肩亭 」 今廢。

憩暍亭 俱在西門外,太守任儀建。

雷泉亭 唐刺史李彤建,在青原山中。

茅亭 唐刺史張勔建,又置印水磯、山月亭 、南湖上高處,即今萬翠巷車駕嶺也。宋王信臣建,呂忠公謫居,嘗寓焉。

《蒼然亭 》文文山有詩。

凌波亭 站前,南唐嗣主詔民造競渡船。每端午,官給予綵,使角勝,勝者加以銀碗,謂之「打標。」 至宋開寶八年,盡蒐其人,謂之「凌波軍。」 明宣德間,知府陳本深重建,今廢。

五笑亭 在青原山中。太守張鳴鶚建。古度方禪師有詩。

「浴沂亭 」 在白鷺洲尾。

「宿雲亭 」 在神岡山上。桃花水漲,雄清天塹。憑欄頫眺,風帆漁艇出履舄間。

「清輝亭 」 在城南江滸。

凝翠亭 在青原山,翠屏對立。順治間,巡西道趙進美建。

取亭 ,在金牛泉上,守西道施閏章建。

詠歸亭 在興賢門外。宋紹興末,太守王祐建。元末兵燬。

「䨥秀亭 」 ,在永和市。文氏所建。「秋月寒江亭 」 ,在永和,有劉鑑《序》。

「環秀亭 」 在永和市。

《覽翠亭 》在永和市,曾思濟構。

攬勝亭 在永和市

清都臺 在永和市

講經臺 舊名「讀書臺」 ,在府學西,宋慶元三年建,元廢。明宣德間重修,復圮。正德三年重修,今無存。

青原臺 在郡射圃之東南隅。政和間建,今改「鐘樓。」

蘇黃臺 在永和市中。黃山谷《送東坡過永和》,宿清都觀,二人唱和於此,後人因名。

泰和縣

白石城 在縣江南五里。梁末,陳霸先自嶺南引軍欲討侯景,高州刺史李遷仕來拒,霸先遣杜僧明等築城白石禦之,遷仕亦築城相對,既而僧明生擒遷仕。今兩城舊基尚存,東謂之「古城」 ,西謂之「高城。」

攀桂樓 在縣學明倫堂後,舊名「登雲閣」 ,宋改名「攀桂。」

「雙鶴樓 」 ,即鐘樓,高一十二丈。樓成,有雙鶴來棲其上,三日乃去,故名。

快閣 在縣東慈恩寺左,前臨大江,舊名「慈氏閣」 ,宋易今名。

迎龍門閣 南門外,前即「龍橋。」

槐安閣 在縣治。黃庭堅有詩。

墨池閣 在縣學,黃庭堅有「前日學書池」 之句,即此。

弘仁閣 在縣治外舊城上。明宣德間造。「滄浪臺 」 在縣治西門外。

越王臺 在大江濱。世傳隋越公楊素所築,一名「月樣臺。」

《廣愛憩亭 》在信實鄉。

橫江亭 在縣治南,取黃庭堅「江橫決過廳」 之句為名。

讀書堂 在縣治內。宋知縣呂士元之子溱讀書其上,後為大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