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戰艦以此繫纜,或云當時有水場商人於此編筏,官為經紀,置此以繫筏云。康熙間,有狂夫移置於廟,誑嚇遊商,以為金龍四大王之神,致祭祀焉。

《滕國武愍李公廟碑 》載《劉申齊集》。

文德里 在儒林鄉永一都。元時里士潘九思、謝玉淵、曾晦,而相與感志勤業,以顯當世。大定甲子,滕玉霄書《文德坊》以表異之。

歐桂里 在林四十三都。歐文忠祖儀,進士及第,父母俱存,閭里榮之,改「安德里」 為今名「尚書里 。」 周文襄公故居在山前。

《倒插荊 》青原山中,七祖初入山時所植連理木 。儒行鄉三山曾季淵宅有合抱二木,隔道相連理,楊文節誠齋為書六大字曰:「殊本連理之木」 ,後以兵伐。

「羅漢古松 」 ,在高唐祇陀寺門前。蟠紐而上際,宛若龍虯。紐處中空,有木癭結佛像跏趺於內。或欲取,則隱不見,時放光云。

古樟 在長岡廟前。樹大五十圍,垂蔭二十畝,垂枝接地,從枝末可履而上。上有連枝,下無惡草,往來於此休息。旁有廟神最靈,不可犯。里人十三團祀之。僧慧元嘗施茶其下,郡丞李之清有記。

朱口古松 在林四十三都大路邊。婆娑翠靄,盤屈多枝,結平。蓋可坐數人,亦奇觀也。

神運殿 ,在寶安寺,相傳為神人所造,兩柱大可五尺,竅鑿十字,圓直如管,非斧斤所能通也。嚩囉尊者上堂有「不用材木,殿閣現成;不勞斧鑿,法堂本彰」 之句。

南塔 在迴龍橋上,三國吳赤烏二年建。祖關 「青原山扁」 ,顏魯公書。

「青原山  」 、侯城院 ,俱文文山手書。

《金剛經》石幢 在能仁寺。相傳為趙文敏書。「明秀樓 」 ,宋紹興間建。

《賞春樓 》不詳所在。

堆勝樓 在城東,皇甫湜《香城寺石碣》:「百花堆勝江山助妍」 ,因以名樓。

「瑞芳樓 」 即子城之西門。下臨池,池產瑞蓮,故名。

振師樓 在子城之東門。

「臥雲樓 」 在鳳岡西南上游。

「素履」 樓 《在金鳳橋》之南。

鐘樓 在城東隅,高十餘丈,即青原臺故址也。「山曉樓 」 在城東北,樓上青山環翠,長江抱流,吉郡一大觀也。

譙樓 宋理宗時,劉平仲子華收「海寇有功,授兵部尚書,詔尚寧公主駙馬還鄉,建御翰樓於櫪塘門。」

宜樓 在市西,白嶽汪楫建。

時雨樓 ,參政邑人陳嘉謨記。

雲章閣 白鷺書院

「歸雲閣 」 在青原山祖塔下藥地。

朝霞閣 在當遞門外。後改為「澄波門」 ,而閣遂廢。

振文閣 在府學下,為「明倫堂。」 明正統八年重建。

徹見閣 :相傳:在南柵門之外。鄰排岸廳,為「飛閣。」

曼殊閣 ,「在青原山」 ,刺史李彤建。

臨澗閣 在青原山,刺史韓衢建。

水閣 在青原山,刺史韋悅建。

迎仙閣 ,元大德六年,蕭唐卿所建,文信國書額。

詩人堂 在龍岡西原能仁寺側。唐司戶杜審言結詩社於此。

「傳心堂 」 在青原山「五賢祠。」

垂芳堂 淳化鄉「文文山」 ,「有記。」

《世義堂 》周文襄公之先,長子仁俊皆助邊用,朝廷旌之。

《予隱堂 》永和王起予嘗築堂於所居西偏,以為燕息之所。

仁人堂 宋處士陳文居,明太史肩山蘇伯衡「記。」

「逸清堂 」 ,程鉅夫記。

「德基堂 」 :鳳岡精舍講學之堂也。

讀書堂 胡忠簡公書,大司徒歐陽文忠公為之記。

慈孝堂 在永和

友恭堂 宋左司悅心曾先生六世孫子魯、子齊之所建也。

《虎溪蓮社堂 》須溪劉辰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