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白雲寺 在第二都,創自唐初,名龍翔寺。寺前有二塔,一紅一白,文峰鵠峙。有異鳥來巢,一夕,雷雨交仆,烈風拔樹,紅塔騰空,從風飛去,不知所止,改寺名「白雲。」 寺後山腰一石穴,每日吐鹽以供寺僧,視僧多寡以為盈縮。僧貪,鑿穴口,穴遂流沙,無所得食。

法輪禪寺 在二十九都金船嶺,唐時建。賢居寺 、善法堂,古道場也。其旁有龜洓泉。龍堂寺 在十六都高陂。起自唐貞觀,至明洪武,田地山塘益增於舊。

清泉寺 在十三都李漚。唐至德中建。明洪武十年,益廣其地。

太平寺 舊名「太平興國」 ,在縣北郭,宋時僧秋潭開基。元至元中,敕賜今額。

大舜寺 ,在韶口百嘉村。舜奏樂嘉其地,因名焉。

感慈寺 在第三都壟上。中有觀音像,出自名工,禱有奇應。

神岡寺 在第三都東溪,宋大觀時所立也。神岡多野鹿,常依寺僧道樞而處。

顯教寺 在縣治南大江之濱。宋紹興年間創建。元季兵燬,歷明洪武、永樂、弘治中,皆相繼重修。

大唐寺 在二十二都白沂,宋紹興鄭公建也。中有「大唐井」 ,飲輒愈疫。今久廢不存矣。

超證寺 在二十八都南隩山下,舊名「資福。」 宋紹興建立後,僧懷素重修。

普通寺 在二十九都大廖,宋紹興間建。明天順二年,僧紹興重修,劉曦為《記》。

定明寺 舊名「松林」 ,在三十二都。宋紹興元年,僧曉資起建,寺宇弘麗。

覺性寺 在第四都雲水。宋淳熙間鼎建。至明弘治間,更立山田,較前制益廣。

常興寺 在第六都陂下,宋熙寧中建。

固山寺 在第十都橫塘。宋熙寧時創制,文天祥以其莊地施為殿堂,并田土與之,後重修。大悲寺 在十四都上堡。宋熙寧僧元峰募建。明洪武中重修。

賜鼎寺 在二十一都「雲洲」 ,肇自宋時,明洪武九年重修。

清泉寺 在四都同原,創自宋之嘉定。周學士《詩》云:「來自清泉寺,還歸白石溪。」 紀其勝也。歷明洪武、弘治,皆重修。

仙壇寺 在第五都。宋之嘉定所建。明洪武間重修。仙壇內有靈草,可以揲蓍。

平頭寺 在第十都。宋嘉定時,山僧德益以木柝募緣,麋豕隨行。寺制有合殿無塵之異。南臺寺 在十一都。宋嘉定僧謙叟所創。明洪武初重修。舊《志》有「南臺北嶽」 之載。

崇仙寺 在十二都。舊傳有道者騎青驢過此,適有數道者席地以芝草遞食,道者下驢就之,口唱佛經,忽焉雲散。寺故以「崇仙」 名焉。

芙蓉寺 在十七都。禪師清載居寂之所,宋至道中開基。

資福寺 在十八都。黃鵠創自宋之嘉定,又謂「集福院。」

圓教寺 舊名「新興」 ,在二十五都社平,宋嘉定建立。

寶乘寺 舊名果治,在二十五都梅園,宋嘉定僧秋潭所立。秋潭工於詩,且善繪,禪學亦復精進,時人有「大乘法王」 之贈。

戒德寺 舊名「景隆」 ,在二十八都上洛,起自宋嘉定元年,僧竹庵開林升林重建。

大通寺 在二十九都稍坑,創由宋之嘉定,至明洪武重修。

慈德寺 在二十九都松頭下。宋嘉定元年,僧秋月開基迨。明洪武,僧月蘭重建。

宗教寺 在三十都起嶺,建自宋之嘉定十年,故蔡文定云:「山號文峰,寺名。」 筆法何地,不可搴勝。

光相寺 在三十一都鑑田。宋嘉定二年建置,舊名「國相寺。」 林木陰翳,亦有勝致。

智勝寺 舊名「石室」 ,在三十一都黃塘巖寺左,宋嘉定僧萬里所創,明洪武中重修。

三惠寺 舊名「天王」 ,在三十二都梁口,宋嘉定所立也。明洪武中重建。

香谷寺 在第三都,距城三十里仙壇嶺下。僧巢頂開創,有名賢題詠。

寶琳寺 在三十二都游田。宋嘉定二年建,明洪武中復修。

延福寺 在三十三都均村。創自宋嘉定,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