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白竺院 ,統院五:「敬仰、度門、頂泉、高臺、《定光》。」 《富池院 》統院八:「寶雲、樂讀、《廣教》《月山》《水南》《資臨》、白雲、《梅溪》。」

寶珠院 統院八:《嶽興》、百福、常樂、東華、廣恩、寶乘、《石雲》《東山》。

法濟院 統院十五

洞淵延真觀 ,統觀七魏仙、沖虛、洞虛、壽昌、崇真、祈仙、上城。

東林觀 ,統觀六,《清風》,《延真》,《洞山》,《拱北》,《神楓》,《天乙》。

金谿觀 ,統觀五「廣福、北真、九真、元陽、迎仙、梅峰觀 」 ,僧問水建。

蓮山觀 僧破也建

凌空閣 在治北鳳林橋北。僧能宗建。

古院坪 ,在治西七十里。僧長源建。

龍泉縣

法濟寺 ,舊名「南臺」 ,在六廂。宋大中祥符二年,僧妙有開基。治平二年,賜今額。明洪武元年,僧道祥重建。二十四年,清理道教,立為叢林。聖壽寺 ,在五廂。

寂光寺 在四廂

浮橋庵 今廢

尊聖寺 在七廂

下龍池寺 在十一都

仁王寺 在十五都

福勝寺 在十六都

正覺寺 在十八都

南資福寺 在二十都

真泉寺 在二十一都

東山寺 在二十一都

鵝嶺寺 在二十二都

雲仙寺 在二十四都

上方寺 在二十五都

太平寺 在三十都。已上一十六寺,明洪武二十四年,歸併「法濟寺叢林。」

長壽寺 在八廂

「羅漢寺 」 在西北方。

金山寺 在一廂,今廢。

北資福寺 在三廂

天竺寺 在一都

戒品寺 在一都

松山寺 在二都

演法寺 在六都

資教寺 在七都。宋嘉祐年間建,明正統中重修。

廣壽寺 在九都

上龍池寺 在十二都

寶福寺 在二十九都

大若寺 在三十都

興福寺 在三十都

臨溪寺 在三十三都

報恩寺 在三十四都

新興寺 在三十三都

福壽寺 在三十五都。已上一十八寺,明洪武二十四年,歸併長壽寺叢林。

龍吟觀 在北戶所東。宋慶元六年,侍郎孫逢吉創。元至正十二年兵毀,明洪武間重建。正統間重修。

泰霄觀 在六廂。宋初在三都新林。淳祐七年,移於縣東之銀山。景定元年,知縣陳昇重作「梓潼祠」 ,文天祥為記。元至元五年兵燬,明洪武三年,改建今所。宣德三年重修。

沖道觀 在二都。唐末道士李伯松開基。宋紹興元年道士朱貴常重修,明洪武正統間重新。景雲觀 原名「寶臺觀」 ,在五都。唐貞觀間建。宋治平二年重建,易今名。

紫陽觀 在十二都。宋咸淳二年,郭忠臣扁曰「崇真道觀。」 元延祐四年改今名。至正十八年重葺,明宣德五年重新。

招仙觀 在三十三都。元至元間創,明洪武三年重新。已上五觀,洪武二十四年歸併龍吟觀《叢林》。

仙山觀 在二十七都米嶺。

萬安縣

定慧寺 舊名新林庵,在射洲,宋端平中改顏「定慧。」 明洪武甲子年重建。今止存荒殿并赤烏鐘。

圓通寺 在第七都。唐開元中建。明洪武間重建。二十四年廣為叢林。

道林寺 在二十四都綿津。唐大順中創,明洪武重修。舊為道林院,後乃以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