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武中重修

真覺寺 在三十四都房口。舊傳原名「覺院」 ,更名曰「真覺。」

長壽寺 舊名「密石庵」 ,在二十六都黃竹,宋大中祥符間建。

海智寺 在第九都灘頭。宋至和二年,西僧懶石啟建,至明洪武更新。

龍安寺 在十一都百嘉。宋德祐中鼎立,明永樂時重建。

西臺寺 在十九都太平鄉。宋咸平元年建,後易名「降福禪林。」

賢居寺 在十二都昂村,宋至和中創。

景隆寺 在第九都城江,宋咸淳三年建。重興寺 舊名「定林」 ,在二十三都西塘,元至元中易名「重興。」

六通寺 在二十七都清里。元泰定二年建寶成寺 又名觀音閣,在縣治西北,元泰定中建,明弘治四年更名「妙香。」

常寧寺 號「螺山禪林」 ,面拱手爐山,寺前左右形如袈裟。後有雷公塘、鐃鈸山、鐘鼓山,溪水遶環,松柏蒼古,此其勝也。

芙蓉寺 在芙蓉門內,舊有禪師從文山先生有詩云:「時危聊作將,事定復為僧。」

西臺寺 ,在院背寺前。蜘蛛結網形,詔封馬鬣溫蟠墳名「溫公洲。」 其寺頹圮,久廢。

達觀亭 在縣治南。舊名「延慶」 ,臨大江,宋賜建也。明洪武初,知縣馮勝以舊基址,建五雲驛寺。黃陂寺 在第二都。舊本太平寺,至明永樂年殿宇更新。寺中有奇木,夜輒光見。

寶燈寺 在三十四都平錫。唐乾符三年建。寺有神燈,照耀遠近。元季則神光隱而不見。明洪武重修。

芙蓉庵 庵址面山,郭公有《芙蓉庵遠眺》詩,今不存矣。

阿蘭若 在西平山下,僧朝宗曾結茆於此。其山頂寬平,可容走馬。稍下數武,有仰天池、松月庵 。松濤水月,萬壑摩青,「松月」 之顏本此碧峰庵 。山峰擢秀,碧澗環流,景物森羅,足供幽賞。

橋坑庵 在三十一都

《高潭庵 古志》所載。

栖花庵 山腰有亭,遠眺殊勝。左有古松如虯龍,上可廣坐。曲徑通幽,禪房花木,此山足以當之。亭有扁曰「能閒」 ,乃知縣胡樞所顏。

小林庵 舊十七都

太平庵 窯頭十都,舊叢林也。創自宋元,繼為兵燬,今易名「西來庵。」

桐梓坪:庵 名「紫桂。」 距縣治里許古樹街下迎雲庵 以對望白雲得名。

西竹庵 江山形勢,銀海琅然。文莊有詠云:「西竹參東渡,飛泉來應真。」 應真羅漢也。

青龍庵 在三十四都。結地殊勝。鼓鐘禮佛,清旨可人。

雲居庵 在背坑

雲起庵 在第九都

「玉蓮庵 」 「在鄧林。」

紫竹林 在窯頭

《水月庵 》「在江濱。」

聖胎庵 在九都

花壟庵 在七都

度門院 在下都

新興院 在金竹

因果院 在渡頭

杏林院 在東原

法濟院 在下造

成覺院 在皂徑

七佛院 在後林

崇化院 在三十三都

元都觀 舊名「萬壽宮」 ,在縣治南。

精修觀 在縣治北大橋之側。唐開元間建。凝祥觀 在十五都,宋文山有記。揭徯斯詩云:「道見凝祥觀,書藏起瑞樓。」 本此舊名棲真,後改今名。

集真觀 在縣東第七都,唐顯慶二年中開基,宋端平中修建。

佑聖觀 在二十三都鄧林。宋淳祐中創建,明洪武初重修。

隱真道院 在三十三都。元至正中建。有鐵杖道人,帶銅冠,著芒履,息於其中。時有元鶴來翔,飛鳴上下,觀者異之。

永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