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矣

喪 ,士夫家用《文公禮》。四縣同星子,多從簡朴。士人執禮尤謹,隸役惟于髻上加一麻撮為凶服。葬淺土不為墳塋。外三邑或飯僧供佛,雖費產不恤。更有泥風水者,即暴柩不葬。

祭 :「元旦、中元、除夕、忌辰皆致祭。清明祭于墓。新葬者三日後男婦俱往奠于墓」 ,即古禮。宴會皆奠而後食。春秋二社日,以牲醴賽土神,四縣同。

歲時 元旦,具香燭,率婦子禮天地祖宗畢,始別尊卑,出拜鄉里親戚,以蚤為敬。元宵張燈扮故事,端午龍舟兢渡。四縣惟建昌冬至宰牲慶賀,儀如元旦。

宴飲 ,星子尚儉素,蔬果之外,設饌數味皆土物,器用瓦漆。今漸奢,外三邑常設過于星子。至壽誕,嫁娶,頗事張大,雖貧者亦以簡陋為恥。邨民較市闤猶近質焉。

服飾 ,齊民無論貧富,皆遵國制禮服,不飾綺羅。邇來漸侈靡,建昌尤甚,都昌無期功常服,《孝巾》《星子》《安義》,猶未盡漓,然非古風矣。

宮室 邇來輒肆華構,高堂廣廈,飾以丹雘,齊民相效成風,有工匠未離而業已屬之他人者。鄉村小民,誅茅築土,僅蔽風雨而已。星安猶不甚僭侈,他邑稱「極敝焉。」

南康府祠廟考一       府志

本府。星子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治西迎春嶺,星子縣附郭,不置。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東一里錦江驛舊基。郡厲壇 在府城北門外。各縣曰「邑厲壇」 、里社、鄉厲二壇 各縣鄉保俱有。多至數百,少亦不下數十。

五賢祠 在府學東。宋郡守朱熹訪古今名士居是邦者,得陶潛、劉渙、渙子恕、陳瓘、李常五人,建祠祀焉。

二賢祠 :在府學內。朱熹以周敦頤嘗守是邦,為建祠,配以二程。及熹歿,諸生以二程別有從祀,止祀周子、朱子二賢。

劉西磵祠 在府北二十里。西磵,宋劉渙號。淳熙間,朱熹為郡守時建。黃庭堅詩:「棄官清潁尾,買宅落星灣。身在菰蒲中,名滿天地間。」

三賢祠 在廬山楞伽寺。「三賢」 ,宋李常、蘇軾、曾常伯也。

官亭神祠 在府治東官亭湖上。有神能分風劈浪,故為立祠。

黃節庵祠 名異先賢,黃灝之後也。祠在城北顏家山左。

王文忠公祠 在府學東,名褘。永樂初,為南康府同知,諡「文忠。」

顏魯公祠 在城北五里顏家山。

豐利侯祠 在府西南三十五里。世傳「郎中都侯蔣氏子文之後。」 仕晉為侍郎,出鎮廬郡。後詔赴闕,卒于牛角灣。鄉人立廟祀之,宋賜今額。城隍廟 在府治南。

廬嶽廟 在廬山萬壽寺之上,祀廬獄之神。白起廟 在府城西。

漢壽亭侯廟 一在府城內冰玉澗。一在府儒學西,康熙十年,知府廖文英建。「拱亭」 一在南門外天妃宮左。一在北門外,一在操場後,一在茅橋德安界。

元帝廟 在城北顏家山。

城山廟 在西門外,元妙觀東。

儺神廟 在府城西五十里。

令公廟 在府儒學西

橋神廟 在九洪橋左。康熙八年,知府廖文英建。

胡郎廟 在主薄山下

準提閣 「在星子縣治東」 ,儒學舊址。

救苦觀音閣 在城北石牛嶺下。康熙十一年,巡撫董衛國、知府廖文英、星子縣令劉瑆創建。與土目之「鐵柱」 相對,以救風浪沉溺之苦。天妃廟 在南門外濱湖。萬曆四十八年,知府袁懋真建。

五顯廟 :各公署內及各縣俱有廟祀。

龍王廟 一在南門外天妃宮左,一在青山,一在瀦溪,一在廬山龍潭。

陶桓公廟 有二,一在都昌縣北三十里,一在縣南五里,祀晉陶侃也。

七姑廟 ,在鹿洞書院勘書臺下。世傳李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