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卒,鄉人立廟祀之,朱文公為書額,今廢。

銅馬廟 在郡西四十里。王莽所造,久而為妖,鄉人建祠祀之。前有毒龍潭,人多溺。隋道士丁元真移廟于康王谷,即景德觀,今廢。

顏娘子廟 在郡圃。唐顏魯公女,卒葬于此。宋紹興間建,今廢。

黎仙廟 即翠微廟,在廬山絕頂。世傳黎氏女昇化之所,鄉人立廟祀之,今廢。

帝師廟 在郡西南半里,今廢。

三皇廟 舊在府東五十步,明洪武間,知府孟欽徙建。

兜率寺 今廢基存

白沙龍王廟 在郡南十二里,今廢。

五通廟 在郡西三十里,今廢。

真武廟 又名「天將壇」 ,在府西南三十里,明永樂間,鄉人立。歲久傾頹,士民資助,請移入五里牌顏家山堠亭中,名「元帝宮。」 廉使甘一驥、御史俞文煒記。

文孝廟 :在西灣。梁昭明太子統追封「文孝。」 今開先寺,本統棲隱之地。廟廢。

三將軍廟 在郡西二十里。世傳秦武士唐健威、李德殳、宋刁雲棄官學道,隱于廬山。鄉人立廟祀之。今廢。

張王廟 在郡南遞運所東。宋郡守魏寶先建,今廢。

匡君廟 在廬山北。《潯陽記》:「漢武帝南遊,祀名山,問:『匡君何神也』?」 博士進對曰:「昔匡俗得道於此」 ,乃賜其號。

縣城隍廟 在治南百步。順治十八年,知縣黃秉坤重建後宇。康熙九年,知縣劉瑆重建「拱亭。」 《都昌縣》

社稷壇 在縣南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縣北一里,明正德五年,知縣徐冠改遷縣東望湖嶺。

邑厲壇 在治北二里。明洪武八年建。

里社鄉厲壇 各鄉保俱有。

城隍廟 在治東半里,唐元和間建。

漢壽亭侯廟 「在治東二十步。」

陶桓公廟 在縣治西。宋朱熹奏賜廟額。明洪武四年,敕賜「晉侍中、大司馬長沙陶桓公。」 元將軍廟 在治北六十里左蠡鎮。明洪武助戰鄱湖,曾封為將軍。

英顯司徒廟 在縣治東四十里。

濟忠祠 在縣儒學東,祀宋丞相江萬里及其弟萬頃,名雙忠祠。萬里死難于饒州之止水亭,萬頃自家來視,併死焉,遂得并祠。當時赴難,萬里子鎬、萬頃子鐸,相繼從死。明萬曆丁丑,其子孫請于有司,得增其祀。參議王世懋易其額曰《濟忠》。

雲住祠 在縣治西二里。舊名「經歸書院」 ,祀陳澔。萬曆七年,以「禁書院」 改今名。

烏雲廟 在縣西三里

瘟神廟 在縣北一里

白起廟 在城南一里

水府廟 在治西二里

五顯廟 在治東一里

龍王廟 :在治小南門外。

塔下三官廟 在治西

西浙王公祠 在治西北八十步,陶公廟左,萬曆四十五年建。

楊公祠 在治東舊儒學右,崇禎十四年建建昌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二百步。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東門外。舊壇濱江而隘,每山水大發,衝嚙其址。明成化辛丑,知縣鄭惟桓在舊隆道觀築土為基,甃以石,建齋宿房三間,石門一座,周繚以垣,遷神主而祭。

邑厲壇 舊在北門內,明正德十三年,知縣方鐸遷北門外西一里。壇制與社稷同,而祭期則在清明、中元、孟冬朔日也。

里社壇 「各里凡六十四所。洪武初立,春秋上戊,祭五穀五土之神。」

鄉厲壇 各里與里社同。明洪武初立。清明、中元、孟冬,祭各境無祀鬼神,設城隍位于壇上主之。

李文定公祠 在縣儒學東,為李敬子讀書處。敬子名燔,諡「文定。」 邑人黃以忠輩立祠祀之。明永樂間,縣令顧陽和移建城隍廟右。

三賢祠 在縣北門外。祀朱紫陽、周濂溪、胡安定。

胡安定公祠 在縣東,祀宋胡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