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知府劉定昌重修殿堂及「尊經」 、「聚奎」 二閣,鼎建兩廡「四齋。」 正德九年,知府陳霖移櫺星門進內二丈許,以避城垣,改儒學門於聚奎閣右。萬曆十九年,知府田琯修廟及啟聖祠,建射圃亭、觀瀾閣,高起一層。復以廟之地勢高露,掘平三尺,移就今向。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府薛所習重修,康熙十二年知。

府廖文英節修。十三年兵燹之後,又復傾圮。十四年知府倫品卓大修復置尊經閣於舊址,勒碑大成門外。

鹿洞書院 在郡北十五里。唐李渤讀書處也。貞元中,渤與兄涉俱隱廬山,而渤養一白鹿甚馴,行常隨之,人稱為白鹿先生。寶曆中,渤為江州刺史,就今書院地創臺榭,遂以「白鹿」 名洞。先是,魯公顏真卿寓郡之五里牌,其裔孫顏翃率子弟三十餘人授經洞中。南唐昇元中,即鹿洞建學,聚徒置田,命國子監《九經》李善道主之,號曰「廬山國學。」 宋初,置為書院,益開拓之,與睢陽、石鼓、岳麓三書院並名天下,學徒常數十百人。太平興國丁丑,詔從知江州周述請,俾國子監給印本《九經》,驛送至洞,號曰「白鹿國學」 ,官。其洞主明起為褒信縣主簿。壬午,置南康軍,遂屬焉。咸平壬寅,詔有司修繕。祥符初,直史館孫冕請歸老子洞,許之,未至而卒。皇祐中,冕子比部郎中琛因父志增置學舍十餘間於洞旁,以教子弟,扁曰「白鹿洞書堂。」 四方有來學者穀之,當塗郭祥正有記刻石。後館燬於兵,徙石天慶觀。會觀廢,石竟不存。淳熙己亥,朱子來知軍事,復拓其址,檄軍學教授楊大法、縣令王仲傑董建書院,授岳麓書院例疏請敕額,並高宗御書石經與監本《九經》於其中。既而學徒日眾,尋置谷源等莊及旁邑沒入田八百七十餘畝為學田以贍之。歲壬寅,朱子遷浙東提舉,復遺錢三十萬,屬郡守錢聞詩建禮聖殿並兩廡塑像。越三年,軍守朱端章加板壁,繪從祀諸像,又撥浮屠詭名沒入田七百餘畝益之嘉定。辛巳,軍守黃桂增闢門三,又以沒入田三百畝,定置西源莊。咸淳間,軍守劉傳漢增置貢士莊。元大德間,燕山崔翼之為守,又增置上壤田百畝。元季兵燬,累世興構,鞠為茂草,而學田之疆畛盡亡矣。明正統戊午,翟溥福來守,始剪荊棘以復其制。成化三年,提學李齡復增廓之,置學田、書籍、祠器等項,聘餘干布衣胡居仁主教,四方宗之。後御史陳銓、唐龍,提學蘇葵、邵寶、蔡清、李夢陽相繼興理,如唐龍、秦起、蔡宗兗主洞事,尤稱加意。自嘉、隆以來,增置田廬有差。自萬曆己卯,議禁書院,而洞田官鬻。癸未,給事中鄒元標題復參政程拱震檄知府潘志伊修祠宇,贖田畝。己丑,提學朱廷益禮聘南昌布衣潢,講明正學。知府田琯改創橋梁門路,移「三賢祠於殿左,文會堂於殿右,建忠節祠於洗心橋東,復五里牌顏家山之鹿洞憩館,以元帝宮香資增置田七百餘畝,贍生徒。」 甲寅,參議葛寅亮捐俸三百金,大加修葺,增校舍數十間。丁巳,知府袁懋貞申聘南昌舒紳曰敬,開講筵以讀禮還鄉。復推推官李應昇董其事。崇禎戊寅,提學副使侯峒曾入境,先詣白鹿洞,然後考試。庚辰春,嶺南廖文英為司李,隨檄領書院事,慨以作人興教為己任。巡按御史徐養心、巡撫僉都御史劉宗祥,會請南昌翰林李明睿號太虛,講學鹿洞。未幾,奉召,復歷陞禮、兵二部侍郎。

皇清順治十四年,巡撫蔡士英同前任知府李長春。

倡復,爰檄知府薛所習、推官范「知縣黃秉坤捐資六百二十二兩一錢八分零,復買吳蘇子田六百餘畝,入洞收租,清出本洞原田及新置田,分為上中下三則,每畝照則量加,除完糧外,每年共收洞租銀九百三十八兩零。內除七百八十六兩派定支銷款目,餘銀存為大修等需。禮請建昌熊紳維典主教講學,重建大成殿,條列規制。」康熙元年,巡撫部院張朝璘復加修理,知縣黃秉坤督建明倫堂,推官朱雅淳重建「宗儒堂。」七年,推官巫之巒、知縣劉瑆修兩廡并「禮聖門。」九年,知府廖文英詳請巡撫部院董衛國減豁四縣拖欠洞租銀三分之二。康熙十四年,知府倫品卓詳請鼎新書院。兵燹之後,大加經營,鼎建新添堂亭號舍計七十四間,重修整理計六十五間,通共一百三十九間。

星子縣儒學 宋紹興間,郡守徐端甫建於西門外舊軍學基。明洪武四年,知縣朱敏改遷水軍萬戶府舊址。殿廡、門臺、齋堂、射圃悉備。知縣邵進誠創倉廒、教官廨舍,教諭方杜林創《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