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廳、後堂、左右司房。五年,知縣朱敏建譙樓、監房、架閣庫。永樂九年,知縣王用建榜亭於譙樓外。宣德五年,知縣楊鐸重創正廳。成化、弘治,知縣張榮、何冕、陳衍相繼修葺。正德三年,知縣王淵之重建譙樓。嘉靖間,廳事燬於火,知縣阮朝隨再建。萬曆十七年,知縣陳經重建儀門。二十年,知縣吳福重建「三不欺堂」 於正廳後,改延賓館為「虛己堂。」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黃秉坤重修大堂。康熙三年

重修儀門。八年,重建譙樓。

縣丞署  、主簿署  、典史署 俱在縣治內。

長嶺巡檢司 在縣治東北舊延慶院故基。明洪武十一年,巡檢龐文振創,後移置瀦溪。萬曆間,復移置青山鎮。

便民倉 在孝行坊。弘治初建。

預備倉四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知縣吳善甫奉勘合建,東倉在清泉鄉十一都,西倉在西鄉四都,南倉在東鄉一都,北倉在丹桂鄉八都,義倉 在縣治西北朱公坡上。朱文公建,後廢。明洪武五年,知縣朱敏重建,曰「文公義倉。」 外縣

都昌縣治 在城東。宋紹興中,邑令周綸於廳東建清暉堂,後為「定軒憩齋。」 明洪武初,知縣項仲瑄即故址建廳宇。四年,知縣周象賢改造正廳。十一年,知縣俞貞木重修,東為幕廳。二十五年,知縣卞同再修。二十八年,知縣趙元暉創譙樓於前,中置漏壺。永樂九年,知縣吳英建榜亭於譙樓外。正德十六年,知縣徐鉞「重修。嘉靖二十二年知縣胡嵩因東西各樓延燬,易樓為石門二座。隆慶四年知縣周廷韶因廳事傾圮重建。」 崇禎九年為盜燬,庚辰知縣楊寅旭重修於

皇清康熙五年,又遭盜燬川堂後廨。十年,知縣李翼

凡重建頭門鼓樓并川堂後廨。

縣丞署  、主簿署  、典史署 俱在縣治內。

布政司行署 在縣治西。明成化七年,知縣章璉買民地建。八年,知縣吳紳修葺。

九江道行署 在縣治西南。明洪武二十年,知縣翟裴建,成化八年,知縣吳紳修。

公館 舊因兵焚之後,盡行拆毀。康熙二年,知縣李芝馨會同闔邑紳衿里遞人等共捐銀一千兩,買民屋一所,改為公館,在治西三百步。石牛嶺公館 :在治東四十里十六都。明崇禎五年,知縣陳嗣清建。今廢。

井田公館 二所在治東北八十里,長寧鄉十一都。

張伯寬嶺公館 今廢

左蠡公館 明萬曆七年,知縣陳舜咨、縣丞胡天祿鼎建,今廢。

柴柵巡檢司 在縣東四十里。明洪武初,巡檢向文聰創。

左蠡巡檢司 在治西四十里。明洪武初,巡檢師伯昇創。

稅課司 在縣治北。明洪武間,大使胡理興建。陰陽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九年,知縣汪敬中建。

醫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十七年,知縣汪敬中建,附「惠民藥局」 內。

僧會司 在新寺,今廢。

預備倉 有四:東在孝行鄉十五都,西在匯澤鄉三十四都,南在新城鄉三都,北在清化鄉二十六都,俱明洪武二十四年建。

存留倉 在譙樓西,明洪武五年建。

建昌縣治 在仰止門內西城隅。宋嘉泰中,知縣趙時通建。元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倪恭建正廳、幕廳、譙樓。八年,知縣梁崧建東、西司庫、吏廨。永樂二年,知縣張文建後堂、架閣、榜亭。弘治十七年,知縣李如圭重建正廳。

皇清順治六年燬。康熙三年癸卯,知縣馬驊建正廳。

幕廳後堂

縣丞署  、主簿署  、典史署 俱在縣治正廳東西。

察院 在縣東一里。知縣陳克勤修,順治三年廢。

布政司行署 在縣東一里。明正統十年,知縣潘彝建。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縣李道泰重修。

九江道行署 在縣東一里。明洪武三十年,知縣楊仲建。

按察分司行署 在布政分司左,明嘉靖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