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九江府祠廟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德化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治東北一里許,故景德寺址。按舊志,「宋在迎恩坊外,元季兵燬,明洪武二年,復於知府龔琬。」 八年,知府周文質遷今所。十二年,知府王吉重修。弘治三年,知府童潮因敝葺之。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之南文明門外二里許。明洪武二年,知府龔琬置立。

郡厲壇 在望京門外,明洪武三年,知府龔琬建。

城隍廟 在太寧坊,去府治東二百步。先是建於郡東北。宋宣和壬寅歲遷此。元皇慶壬子,又新之。明洪武初,知府龔琬、林宗相繼刱建。有堂,有兩序,有齋所,有門樓,有後寢,規制大備。後燬於兵。

皇清順治六年,重建正殿、寢殿。「正殿與階前所砌石」

生員舒啟泰修。右有定福堂,左有長生閣,俱住持僧道性建。

旗纛廟 在衛廳左十餘步。明洪武二十二年,指揮陸旺建。每歲以霜降日致祭。歲久圮。副使陸夢龍建衛併祠。

孔氏家廟 在廬山西麓。宋治平時敕建。先是唐末文德元年,四十代孫孔績登進士,任吉州推官。五代亂,遂家吉州之新淦。及宋孔元任欽州推官,元子文仲、武仲、平仲俱登進士。平仲官至尚書,適歸吉州,道經廬阜,得與周元公遊,遂卜居黃龍山麓,請旨建祠於龍溪廟南。時稱「孔氏三仲。」

曾子祠 十五代孫據漢封都鄉侯,徙居九江府。明萬曆二十三年,奉旨建祠特祀。

濂溪祠 在廬山之麓,舊為書院。明正統初立像,後圮。弘治間大新之。學使邵寶奏曰:「謹按周惇頤於九江,生寓精神,沒藏魄體,實與故里相類。百年以來,墓與書院,久廢初復,而祀不在典。惇頤之後,稱大儒者,曰朱熹焉。貫於婺源,產於建陽,祠祭之典,二地兼舉。臣愚竊謂惇頤之於九江,如婺如建,當比其一。今墓與書院既各修理如故,乞敕禮部就行書院賜以春秋二祭,令有司以時行事。仍於鄰近無礙田內撥給四五十畝,以為裔孫守基贍。」 詔曰:「可。以程灝、程頤配之。」

張橫渠祠 在赤松鄉。《志》載,「橫渠曾孫陽,舉欽宗朝進士,職掌院事。會金人之變,護駕南遷,遂同長子經、次子綸,家於吳楚。」 故德化赤松鄉有橫渠祠焉。

王文成公祠 在府治南,即書院。明萬曆間,兵巡道葛寅亮建。

皇清順治間,推官胡宗虞重修。

靖節祠 在楚城鄉柴桑山下,去城九十里,今廢,惟遺舊碑,題曰「晉陶靖節先生故里。」

白居易祠 在府城西湓浦門內,徐鉉有記。久廢。

四賢祠 在府東四牌樓口。祀漢宋均,晉陶潛,唐白居易、狄仁傑。今廢。

陶白祠 在郡城文明門甘棠湖上。明萬曆癸丑,兵備葛寅亮建,燬于兵。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江殷道捐貲重建「東軒祠」,陶

白二公中奉準提佛以「詠真一笏」 四字額之右闢一軒,題曰「自怡。」 濬池植柳,萟畝栽蓮。有碑記並詩。

岳武穆王祠 在府治南,舊為「岳飛池。」 明正德七年,知府李從正建。

岳母祠 在白鶴鄉。明正德十二年,知府汪穎即墓所建祠祀之。

李文忠公祠 在府治東豐儲坊。祀元總管李黼,賜額曰「忠烈。」

「僊令祠 」 ,在陽明書院右。

三賢祠 在府治西

義門宗祠 :在望京門內。康熙七年,知府陳謙新建。

趙汝愚祠 在廬山麓。祀忠定與其父母,莫知所由始。

陳公土主祠 在府治南。

九江王廟 在福星門外。舊以為「英布」 ,非也。九江土神迎明太祖敕建廟,報之。南京十廟,「九江王」 亦其一焉。

祖將軍廟 按唐《歐陽詹集》云:「魯國顏公頃為湖州牧,州產碑材。公載石還,次江州,蛟奔螭引,直至湖心,則茂林峭石,勢環氣騰。有神祠曰『祖將軍廟』。公異之,遂捐金建亭,名曰祖亭」 ,製文勒碑以記,蓋祖逖也。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