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民,習耕漁之業,善操舟,性敦樸,罕事浮華,崇孝養,喜歌舞,優於故舊。《有賙》之意。婦人事紡績,婚葬亦同《德化》。

《一統志》:「人性淳樸,士風恬靜。」 邑初志:「怯而易集,輸納有趨時之信;馴而易治,訟獄無不辨之姦,衣織食耕,社飲不廢。」 《邑續志》:「湖邑昔稱淳樸,耕漁商工各一其業,有園夫女紅之利,無見異遷物之民。萬曆初年,井閭無事,勤儉生生,庶幾不至匱乏。季年以後,物力乃寖耗,而民生計日蹙,俗日偷,士習亦與之俱弊。」

彭澤縣

山峻土沃,俗尚文儀,儒風相續,民習經商。鄉民十九二十都者健鬥喜爭婚姻,論財裝送亦侈。故其中人之家,多不育女,舉葬不作佛事。親戚之家,盛行祭禮,但彼此各求相償。婦人事紡織,人性堅貞,習尚文儀,士風頗彬雅。山林之民力鎡基,川澤之民業網罟,比來繁庶,間為工技,而仍不廢其本業。惟險健善訟,燕「會競侈,崇醮朝神」 ,是其流習。

冠 民年未二十多冠者,俗惟卜吉,士大夫家近亦鮮行冠禮。

婚 親迎之禮,有儉有奢。隨其土俗親迎,婿往婦家奠鴈,母往送之,婿家設席以待,父兄親戚望門而止。《彭澤》新婦謁廟,款燕豐隆。

喪 三日內,子不蔬食,戚族饋以粥糜,設酒宴弔客。有初喪三五日即葬者,或時月風水不利,經二三年乃葬,葬前娛尸數日。鄉先生多遵朱子禮,俗亦少變,其於火化之風則少矣。

祭 春奠墓外各以時節拜祭於中堂,或間作佛事超薦。俗尚鬼,多用浮屠,遇事輒以牲禮優登壇賽神。

「元旦 ,雞鳴起,肅衣焚香,拜天謁祖,次及尊屬各序拜。昧旦,擇方隅取吉,鄉鄰投刺交謁,交饋以糍。立春 月建丑,屬牛,寒將極,故出其象以送寒,且以升陽。」 前期掛彩裝百戲,正官率僚屬迎春。至日晨,鞭春磔土牛,民爭拾之,以為得春。是日也,以所磔土牛置紙亭中,佐鼓吹送諸鄉薦紳。元宵 綵燈鼓樂弛禁,往來達旦。湖口先期三日,張燈為戲,頗極艷巧。柘磯有神燈,尤極巧麗。花朝 人多行婚禮,士女郊遊,踏青插柳為飾。男女蓄髮,冠笄。

《驚蟄 及社日》,德安縣農家浸穀種。

清明 ,先期掛楮錢,是日具酒餚祭掃墳墓。民間插柳,瑞昌復迎境內神,張彩設樂,既月不絕。上巳 ,湖口縣男女郊遊踏青,士夫遊賞賦詩,或流觴以為樂。《漢儀》:「季春上巳,官民皆禊東流水上,洗祓宿垢。」 魏以後但用三日。

三月二十四日 ,湖口市民奉迎境內嶽神肖像遊市,童男女及民有疾祈保者,隨拜其後。逾數日返廟。俗云「迎社戶」 ,亦古人逐疫之義。春社 祭祀畢,諭以《鄉約》,聚飲而退。

四月八日 ,觀雨暘,以占水旱。浮屠浴佛,人家施烏飯。

「端午 ,插蒲艾,啖角黍,飲蒲觴,和以雄黃,剪綵結方勝」 ,人物相為傳送。龍舟競渡湖口,是以多設劇為士女觀。其競龍舟也,上下爭勝,鬥毆傷人。正德間,知縣陸郁禁止,遂於是月十八日各造紙船焚之,然送至坊界,踰尺寸即爭。嘉靖三十六年,知縣沈詔命郊迎,上下掛綵相賀,餘風稍殄。然積習難挽,其競勝之心至今愈熾。六月六日 「曬衣」 ,土人設會為城隍慶生中元 。自朔日始,焚香以迎祖。至期,具酒餚、楮錢追祀之,月朢乃止。

《七夕 ,湖口縣俗》以是夕伺巧雲。

秋社 ,里民咸詣社所舉報祭之;祭,如春社禮。中秋 ,人家餽月餅,具紫菱香藕,佐以觴,相為玩月。

重陽 ,登高、賞菊,月設飲,惟士大夫家有之。冬至日 ,官司賀長至,民間不甚重。湖口彭澤祀祖曰「冬飯。」 士夫謁祖,往來交拜,其禮如元旦、臘月 。民間煮粥食,雜以蔬果,曰「臘八粥。」 是月也,多婚葬,二十四日掃舍宇祀竈,薦以餳餅,謂甜神之口。

除夕 ,粘春帖,響爆竹、增桃符、剪紅紙縛炭樹門後祭祖,張樂、設饌、燒燭圍爐聚飲坐夜分,為《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