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川西南之屏障

接黎雅,連彝落。峽口天險,和水襟帶南詔咽喉。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星野考   總志

分井鬼之次,入《參》一度。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山川考

《總志》《天全、六番志》合載。

龍頭山 :在治北二里。山如龍首,日出有崢嶸飛動之狀。

禁山 在治西二里。兩崖對峙,峭拔險隘,中有飛流,四時不竭,古謂禁門關。按《天全六番志》:在治西和水之右,又名落曦山。禁關對峙之山也。靖遠堡諸山,沿水連枝而來,所絜思經乾河之崇巒邃谷,不可數計。餘茲橫障乎此。其面崢嶸,上露白壁兩片,夜有光發壁間如炬,故又呼「聖燈崖。」 光不能常發,發則所向有災,覺必黝其壁以厭之。或燐也而燈,既災也而聖,曷舛以謬也,名以禁之,宜矣。或曰:是不然,其名也,亦祇善其崒嵂相向,佐關以禁出入耳。按《天全志》:「在碉門治右,兩崖屹然相對,為境內咽喉。古置有關,以禦獠蠻,下有河曰禁溪。」 又云:「去治西碉門半里許,兩山對峙,水流其中。」

雲頂山 :在治北四里。高峰屹立,常有雲覆其頂,松若虯盤。

玉堡山 :在治南五里。冬積雪如玉,又名玉疊山。

泥山 在治東三里。屹立環拱,上有景蘇亭,四時積雨泥濘,多有梅生嶺上,故又名「梅子嶺。」 多功山 在治東三十里。昔禹鑿此山以疏通峽水,其功甚大,故名其山曰「多功山」 ,峽曰「多功峽。」

女城山 在治東一百四十里。相傳有女將壘石為城。按《天全志》又云:「在治東十五里,地近始陽」 ,至今古蹟猶存。

鎮西山 在治東一百二十里。相傳蜀將姜維駐兵於此,故名。山之深,東自火井菁口,西至金雞峽口,二十里而強,路險且峻,泥雨倍艱。金鳳山 在治東北二里。狀如鳳,日出色如金。臥龍山 在治東二十里,孔明征孟獲,宿此。按《天全六番志》:「山發靈關,逕化彝砦結二果谷起截紫頂,長劈一嶂,橫袤二十餘里。其正中傑」起而南走者,曰「大初。」降而蔓紛虯,結塞乎邨堡之中,即南之雲頂、泥山、梅子嶺、始陽、多功諸山,皆從此出,名之者象鼻祖於此也。其東列嶂連皴,至東之溪水止焉,而西則臥龍也。臥龍豐隆矯健,碉陽之枕障巋然司治處其麓數世矣。其脊逮腹宜杉材,間樹榿以薪,冬麥青淺,春蕎紅深,綺錯乎山身,可眺可遊。俗譌「大岡」,呼「大戇山」,又呼牯牛山。狀其盡處獰然與禁山相對也。旗纛山 在治東南二十里,形如旗纛,故名。鉉窯山 在治南八十里,高峻清絕,地產芝草,嘗有聖燈現。

玉屏山 在治東北二十里,如翠雲蓊蔚,孤屯夾嶂中者,玉屏山也。其奔降甚奇,一疊而起曰「兩崖山」 ,再疊而起曰「哪囃寨」 ,則兀然突然挺秀,以臨村堡矣。司長別墅跨其陽,有林巒周繚之勝。

後安山 :在治東北四十里。突兀崇隆,磅礡乎天際。陟其上,巨石人立,崇岡行列。有野寺,寺旁孤松孩杉,竹徑茶坡,森疏上下。山發靈關,降而長腰山、香爐山、石筍山、茅香山,其蔓也。

銅頭山 在治東五十里,俗稱「八十丈懸崖」 ,即此。沫水逕其下,瞰江峭壁至高。曾有龍穴壁而出,石飛數百丈,其山降而障乎江之東,曰隔糧坡,地界蘆邑矣。以部民兵、農兼事,田熟足備餱糧耳。靡王稅故也。

杉木山 在治北,連峰矗天,冬夏常青。青者,杉木山也。山自北迄西,連袤數十里,無雜樹,盡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