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乃山石生成,周圍十丈,至今靜夜猶聆琴音。鴈塔 按《明一統志》在舊郡學趙雄即講堂中庭立二鴈塔,鑴進士姓名於上。

「鎮遠」 樓 :在治內,四山環合,氣像甚偉,即明之「大觀臺」 也。

南定樓 在治內,宋郡守晁公武建,取《出師表》中為名。昔陸務觀詩:「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渡瀘遊。江山重複爭供眼,風雨從橫亂入樓。」 即明之南樓。今燬。

江山平遠樓 在治西。寶山黃魯直豪遊,題有「江山平遠難為畫,景物高寒易得秋」 之句雲。樓 在治南,學使何閎中建二層,上肖魁神像,鐫「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一聯於樓一刻「仰鑽瞻忽」 四句於四柱。今俱燬。

「四山堂 」 在治寶山上。宋李垕有詩,今燬。籌邊堂 在治內。宋安撫使黎伯登建。

衮繡堂 在治內。宋趙雄出鎮於此,因名。雅歌堂 在治內。宋安撫使黎伯登建。

整暇堂 「在治南」 ,宋建。

「四香亭 」 :在治南,荼蘼香春,芙蕖香夏,木犀香秋,梅花香冬,亭之勝概。

瀘江亭 :在治東城外,昔傳為江陽兒祠,後為餞賓所,即明之「江陽閣。」

《薑亭 》在治北。郡人王綸以「母性不食薑」 ,作亭植薑,以示不忘。

「觀瀾」 亭 在治北隅。弘治中副使羅安建。「寄興亭 」 在治內道署中,羅安建。

夢仙亭 在治北三里江岸上。明嘉靖間,合州民蔡百貫尚白蓮聚眾為亂,州牧以入覲委王判官者署事。王與小吏謀誣瀘人暗結白蓮,請勦之,計欲乘機盜庫也。爰檄屯鹽僉事崔監軍上南,將解纜,夢一黃衣道士曰:「瀘有難,微公救不可。」 公詢之,道士曰:「王州判左計也。民實冤之。」 公問其處,道士以住瀘之江西沱呂姓為告,公尋寤誌之。及至瀘,人壺漿以迎,不罷市鬻。尋執判官於兩臺,治以法。公問民曰:「有江西沱否?」 曰:「有。」 「有呂道人否?」 曰:「無也。」 公遍遊沱下,見崖石鑴,有黃衣人如夢中像,乃洞賓也。始信告語,應驗弗爽。捐金建江亭,塑坐像一、睡像一。昔燬,今重建。

百花春館 :在治北。宋名宦魏了翁建,為士大夫遊賞之所。

靜籌樓 在瀘州衛治內。

納溪縣

保子寨 在治西。世傳武侯南征,屯兵於此。舊縣壩 在治北十里,元大德中,移江北,以避蠻害。至大初仍復。今縣基尚存。昔人掘得銅犧象樽一,太和羹盌一、爵三,貯於學宮。江陽樓 在治西。

合江縣

試劍石 在縣治北,有大石兩分如剖。相傳仙人試劍於此,云「前州治內亦有試劍石。」

先氏巖 在治北。唐神童先汪讀書處。元涼國公趙世延有記,學士虞集《跋》,皆磨滅難識。流杯池 在治南八里。水從巖引注石渠,上書「天下奇觀」 四字。晉王珍遊賞於此。

流水亭 在治東二里。鑿石渠構亭引流。有碑,文字磨滅,不可考。

吏隱閣 宋治平四年,鄧太師綰令瀘川,作吏隱閣於瀘之合江,邑居之南,轉清溪而上六十里,曰安樂山。世傳隋開皇時劉珍登真之地,杜光庭為之《傳》,李淑為之《記》。開皇所置三觀,其一尚在,乃命道士作劉真人祠堂,因名其閣曰「吏隱閣。」

釣鰲亭 按《明一統志》:「在治西十五里,後唐王琛讀書釣魚之所。」

涼亭 在治北

唐高宗《樂安山取丹經詔碑 》。在治西「樂安山」 字磨滅難考。

《劉真人傳》石 ,杜光庭撰,磨滅難識。

《安樂山謄清三觀記》石 。皇祐乙丑李淑撰,石文剝落難考。

《劉真人藏經碑 》在治西安樂山,磨滅難考。《江安縣》。

綿水廢縣 在綿水溪口,汶江水中洲上。梁置縣,隋、唐因之。宋乾德省入江安縣。

梅嶺堡 在治西南三十里,武侯屯兵處。賞靜巖 在治東南。宋呂伯祐讀書之所。安遠寨 ,按《明一統志》:「在縣南七十里,世傳諸葛亮征蠻,於此屯兵。宋元豐中,置為寨。」

「吏隱」 樓 在治內。縣令鄧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