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瀘州兵制考         州志

州總

瀘州衛守備一員

「駐防瀘江」 把總一員,兵五十名,係永寧協鎮分撥,每歲更換,自康熙二十三年甲子起。

駐防納溪縣把總一員

駐防江安縣把總一員,俱隸「永寧協。」

瀘州物產考         州志

州總

香薷 治北金井鋪石岡上生者為佳,飲可祛暑。

《荔枝 》在治南藍田壩,久伐無遺。杜工部詩:「憶過瀘戎摘荔枝,清風隱映石逶迤。京中舊見君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即詠此也。

茶 《茶經》:「瀘茶味佳,飲之療風。」

楠木    石。《青    鰉魚》。

石綠

竹桃 江安縣出

瀘州古蹟考     總志州志合載

本州

樂共城 在治內小龜山。宋置城,領江門寨、鎮溪、梅嶺、大洲三堡。後并入江安寨,入納溪。林廣討瀘彝乞弟,破樂共城,即此。

武都城 在治北三十里。宋大觀初,建滋州,置承流、仁懷二縣。宣和中,廢州為武都城,以仁懷縣為堡,承流縣并入仁懷。

九支城 在治西五十里。宋大觀初,建純州,置九支、安溪二縣及美利城。宣和初,廢巴州及九支縣為城,以安溪、美利城為寨,改滋州為堡。鐵瀘城 ,在治東百里。宋制置使余玠遷瀘州於神臂山,即此。

廢涇南縣 在涇水之南。唐分涇南縣,後省入瀘。

瀘川廢縣 在治內。本漢江安縣,梁置瀘州於此。隋改為瀘川縣。唐、宋仍舊。元省,遺址尚存。綏遠寨 ,初屬武都城。宋宣和初,始屬州。僰道寨 ,在治南二十里。東漢征南蠻,屯兵於此。

博望寨 在治東。宋咸平七年置,神宗賜名「南壽」 ,以寨在南壽山故也。

海觀 在治東隅大江之滸。秋夏遇水漲,兩江環合,瀰漫浩渺,真如海觀。

茶𧃲洞 ,在治南二里。石刻三字,今磨滅。飛雲洞 ,在治西,唐庚讀書處。

飛霞洞 在治南方山,即真人韓飛霞修煉處。古榕樹 在寶山,盤結夭矯如龍。

石海螺 ,在龍貫山。往過吹之,山谷皆震,人以為公輸子真蹟。

木盌樹 在治南三十里朱家莊。有木盌樹,葉如桑柘,甚茂蕃。舊傳朱氏鄉試,一人豫結一盌。會試,一人豫結一盌,盌下結一盤連之。朱子和、朱茹、朱苕、朱藻等甲乙科第,皆此樹之驗。拙溪 在治東北七里。黃山谷過而墜驢,不曰驢拙,而曰溪拙。手書「拙溪」 二大字鑴石,今尚存。馬謖溪 在治西寶山下。武侯征南蠻謖獻地輿,隨師屯溪上,因名。

龍馬潭 在治北二十里。唐州人王昌遇落魄仙,授以道術。比歸,售馬送昌,瞬息至家,而馬化為龍入潭矣。

鎖江塔 在治東江上。郡人王藩臣,於明萬曆間傾宧橐,造浮圖,以培風土,號「文筆點水。」 試劍石 在治東渡頭。昔傳仙人於此試劍,石為兩分。

金雞灣 :在治南三牙腦渡口。舊傳,仙欲成梁,於大江,聽雞鳴乃止。江北水中橋磧尚存。水落春晴,觀之猶見。

天生橋 在治北六十里江邊。山石生成,不假斧鑿人工,因名之。

閣書巷 在治南

螺螄井 在治南

撫琴臺 在治北。孝子尹伯奇投江後登臺鼓《履霜》之操以悟親心。父吉甫援琴作「子安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