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八閣樓 在治北

偶住亭 按《明一統志》:「在治東北。宋黃庭堅自僰道還,邑宰石諒同遊此亭,書琴操,後改為渡瀘亭。」

《瀘州平蠻記碑 》宋熙寧中,范百祿撰文,在江安之偶住亭,尚存。

墳墓附

本州

周馬氏夫人墓 ,在治東羅車漕尖峰山。太師尹吉甫,尹伯奇生母也。後建川立廟,徙夫人於土地凹,相府基址猶存。世傳墓尖峰之陽,歲時吏民祭奠,土人疲於奔走供億,遂遷之以建廟。漢董允墓 ,在治東董允壩,瀘人。

董丞墓 在治東

明陳謙墓 在治北。明洪武初,改復直隸,以身殉民。弘治中,知州何綸修。

納溪縣

老母墓 ,在治北,宋時節婦。

合江縣

唐神童先汪墓 在治西五里。先市有宋進士《劉望之碑》,磨滅不可識。

宋張祕書墓 在治南「金釵井」 之側。

江安縣未載

瀘州峒蠻考

仁宗慶曆 年,詔於瀘州地復建姚州,以蠻王子《得蓋》為刺史。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蠻彝傳》:「瀘州西南徼外,古羌彝之地。漢以來,王侯國以百數,獨夜郎、滇、邛都、嶲、昆明徙莋都冉駹、白馬氐為最大。」 夜郎在漢屬牂牁郡,今涪州之西溱、播、珍等州封域是也;滇在漢為益州郡,今姚州善闡之地是也;邛都,嶲州會同川,與吐番接,今邛部州,蠻所居也;嶲,今嶲州;昆明,在黔瀘徼「外,今西南番部所居也;徙,今雅州嚴道地;莋都在黎州南,今兩林及野川蠻所居地是也;冉駹,今茂州蠻汶山彝地是也。白馬氐,在漢為武都郡,今階州。汶州,蓋羌類也。」 此皆巴蜀西南徼外蠻彝也。自黔、恭以西至涪、瀘、嘉、敘,自階又折而東南,至威、茂、黎、雅,被邊十餘郡,綿亙數千里,剛彝惡獠,殆千萬計。自治平之末,訖於靖康,大抵皆通互市,奉職貢,雖時有剽掠,如鼠竊狗偷,不能為深患。參考古今,辨其封域,以見琛贐之自至,梯航之所及者爾。若夫邊荊楚、交、廣,則係之溪峒云。淯水彝者,羈縻十州五囤蠻也,雜種彝獠散居溪谷中。慶曆初,瀘州言:「管下溪峒十州,有唐及本朝所賜州額,今烏蠻王子得蓋居其地,部族最盛,旁有舊姚州,廢已久,得蓋願得州名,以長彝落。」 詔復建姚州,以得蓋為刺史,鑄印賜之。

慶曆四年,彝人寇三江砦,淯井監官兵擊走之按《宋史本紀》云云。按《蠻彝傳》,有彝在瀘州部,亦西南邊地,所部十州,曰鞏、曰定、曰高、曰奉、曰淯、曰宋、曰納、曰晏、曰投附、曰長寧,皆彝人居之,依山險,善寇掠。淯井監者,在彝地中,朝廷置吏領之,以拊御彝眾或不得人,往往生事。慶曆四年四月,彝人攻三江砦,詔秦鳳路總管司發兵千人,選官馳往捕擊。既而瀘州教練使、生南、招安將史愛誘降彝賊斗敖等,詔並補三班差使、殿侍、淯井監一路招安巡檢。未幾,彝眾復寇三江,砦指使王用等擊走之。

皇祐元年夏四月,梓州轉運使言:「淯井監彝人平。」

按:《宋史本紀》云云。按《蠻彝傳》:「皇祐元年二月,彝眾萬餘人復圍淯井監,水陸不通者甚久。初,監戶晏州彝人錢而歐傷斗落妹,其眾憤怒,欲報之,知瀘州張昭信勸諭,既已聽服,而淯井監復執婆然村彝人細令等,殺長寧州落占等十人,故激成其亂。」 詔知益州田況發旁郡士卒,命梓夔路兵馬鈴轄宋定往援之。於是兩路合官軍泊白艻,子弟幾二萬人與戰,兵死者甚眾,饑死又千餘人,數月然後平。賜況及轉運使敕書褒獎,宋定而下十三人,進秩有差。後況還朝,乃奏:「彝眾連年為亂,繇主者非其人,請令轉運、鈐轄司舉官為知監、監押,代還日特遷一資。」 從之。嘉祐二年春二月,梓夔路三里村彝人寇淯井監。

按:《宋史本紀》云云。按《蠻彝傳》:「嘉祐二年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