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東阿縣

闔縣四境百餘里,凡七十五區。萬曆八年,知縣朱應轂將七十五區各立保甲一名,保正三名,保副三名,牌頭三十名。其法以十家為一牌,三十牌統之保正,副保正統之保長,無事則迭相稽察,有警則互相救援,即古者「寓兵於農」 之意。

皇清「逃人」之禁,最為嚴重,屢奉部文,申飭保甲。順治

十四年,知縣吳調元蒞任,遵奉部文,將七十五區各設甲總一名。其法以十家為一大木牌,開載十家籍貫、男婦幾名口及作何生理,每家分立一小木牌,懸掛戶傍,開載一家籍貫、男婦幾名口及作何生理,下書甲總、莊長、什長姓名。一家有事,即知此一家係某牌內什長、某、莊長、某總某,責有所歸,不致連累他家矣。每村計人數多寡,立為牌數,統之莊長。共計幾莊,統之甲總。稽查逃人,盤詰奸細。其法甚善,以故歷年行之,地方寧謐,黎民安堵。

陽穀縣

防守壽張營武官一員,兵丁五十二名。守城民壯五十名,快手八名,四門大砲二十六座,中砲二十七座,營砲六座。貯庫兵器神鎗二十桿,長鎗四十桿。

壽張縣

演武廳 在壽張縣西門外南。舊袤可而廣不足,知縣馬天倫取民地拓之。中有廳三楹,左有旗臺,外有垣。知縣馬時敘重修正廳,增穿廊左右耳房,築「中軍臺」 ,樹碑擴大其地。

鞋底盔八頂 ,鞋底甲八付 ,長鎗二十五桿,長把刀十柄 ,手銃三十桿 ,狒狼戟六桿,鉛彈子二百箇 ,品子鎗一百桿。

神鎗一百八十桿 。戰牌二百面 。大戰鼓二面 。鉛二百二十五觔

硝二千七百四十七觔五兩六錢。

硫黃一千六白九十六觔八兩六錢。

朝碯一百九十觔零一兩二錢;班貓十一兩六錢。

丁叛失城,今俱無存;惟備有鉛硝銃砲,以防非常。

郯城縣

《兵防》《舊志》無考。

皇清自康熙元年,始撥「沂鎮營官一員、馬步兵丁三。」

「十名防守城池,又撥營官一員,馬步兵丁七十名鎮守紅花埠。繼又于康熙六年,郯城添設馬步兵丁一百二十名,紅花埠添設馬步兵丁十名,口糧皆有營官散發,而兵有衛民之勞,民無養兵之費」 ,稱甚善矣。但郯邑為東省邊邑,三面接壤江南,地勢散僻,官兵防守,視他邑為尢難。前邑令馮可參條議,請練鄉保「協守」 ,後以被革未果申詳。

費縣無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