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詹維高有記,歲久圮廢,惟泉一區在民居旁。清河寺 在安山鎮東五里,不知所出創。元末修會通河,建荊門二閘,盡取寺石為之,惟塔址存。明永樂中,比丘寶和重建。

淨覺院 在關山鎮西。宋大觀二年賜額。明正統六年,比丘普錦重建。

觀音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為安平鎮,景泰四年建。

瑞相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西旺集》。有唐古剎,元大德重建。

淨覺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柳河圈集》。

西竺庵 在縣治南

平陰縣

崇福寺 在縣《旦驩》鎮。

東草寺 在縣牛家店北。

永寧寺 在縣《孝直集》。

泊頭寺 在縣泊頭村

天香寺 在縣菩薩山,有洞,府知縣王自謹題額。

普淨寺 在縣,即「西草寺。」

陳觀院 在縣旦驩鎮西北。

福祥院 在縣迎鑾隄

觀音堂 一在城內北隅,一在岱西村。

「倒景」 庵 在縣水山。

三泉庵 在縣函子峪。有觀音堂、關帝廟、白衣大士閣、呂祖亭、土地山神廟。又有「白雲」 、「連珠」 二洞,「抱珠」 、「南薰」 二泉。邑人張宗旭修。

龍泉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齊乘》云:「齊天統中建。」 佛像古雅,皆數百年物。上方大佛與龍泉觀音,非晚唐人不能造。

保真觀 在縣城西南二十里靈祐村王喬澗。相傳有仙人修煉於此。元初有黃冠張子丘長春之徒也,遇其地愛之,遂創是觀。邑人學士李之紹有記。

福勝寺 ,在縣東門內。景祐元年建,即僧會司。壽峰寺 ,在縣西十里龜山。唐時所建。

寶峰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水山。元時建。清涼院 在縣西門外。元至正間敕賜額名「會仙觀 」 ,在會仙山下。宋真宗敕賜額名「陽穀縣。」

觀音寺 在縣南門內,元至元間建。

慈氏寺 在縣城迎恩門內,元時建。

普照寺 ,在縣東三十五里。金大定間建。昭慶寺 ,在縣南二十里。元大德間建。

長老寺 在縣西南,宋元祐間建。

圓明寺 在縣城北二十里,俗稱「土山寺。」 三教寺 一在縣城東十二里,一在縣城北五十里,明萬曆間建。

觀音堂寺 在城北五十里,有塔七級。明嘉靖二十四年重修。

白塔寺 在縣城東北十二里。元時建。

安住寺 在城西南二十里。明嘉靖間重修。保安寺 在縣城北三十里。俗稱「草寺。」

普覺寺 在縣北四十里。明景泰五年重建。譚佛堂寺 ,在縣北十里。

清法寺 在城東北五十五里。金大定間建,明隆慶五年重修。

荊門寺 在荊門閘西,距城五十五里。

七級堂 :在七級鎮,距城六十里。

覺塔寺 在縣城東北五十里,元時建。

莊嚴寺 在城東北三十五里安樂鎮。唐初名清涼寺。周世宗時敕有司重修,始曰「老君堂」 ,更名「興龍寺。」 宋徽宗時敕改今名。明成化、嘉靖、萬曆間俱重修。

清水寺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崇興寺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龍安寺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翔鶴觀 在縣城內東南隅。明弘治年間建。嘉靖間改為「翔鶴庵。」 萬曆間重修。

「觀音堂 」 有三,俱在縣城內,一在鐘樓迤南,寧津橋之東,一在紫荊祠之西,一在真武廟之南,《壽張縣》

顯慶寺 在縣南門外一里。明洪武十五年,自竹口遷建於此。

大覺寺 在縣南二十里上陵。上陵者,邑境有九陵、十八洞,此其一也。建自宋治平二年,隋明堂赦文,賜名「大覺。」 元皇統間,僧法智重修,有碑記一通,釋行鑒所撰,甚通法典。今寺已廢,唯碑存焉。

觀音寺 在安平鎮,明景泰四年建。

裴城寺 在縣裴城集北一里許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