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崇禎間,署丞武崙源輸百金,延僧拔生莊嚴佛土,建後大殿五楹,又施地二頃,闔會人買地一頃有餘。

皇清邑令傅世烈建中殿三楹,崙源後建西殿五楹。

眾僧建東殿五楹,山門齋房俱備,往來掛錫者百有餘人,遂成曹邑第一「叢林」 云。康熙十一年,知縣門可榮捐貲募眾,重修大殿五間。

十方院 在城東五里。順治二年,袁培原建。「趙陂堂 」 在縣南十二里。萬曆間重修。

觀音堂 ,在鎮川門外,嘉靖間重修。樓樞《記》:「三教堂 ,在縣治東北。」

二仙堂 元皇祐間,二黃冠至,止用漁家歌詞,唱《遊仙》之曲,一鎮人傾聽。已而曰:「女可歸矣。」 迴視,凡在家者,火焚無遺類。倉皇間,失二黃冠。鎮人感思,以為仙救火劫,因其地立祠祀焉。景泰間重修。

隆華堂 在縣北十五里。祀《地藏》王。弘治間重修。

廣濟庵 :在城西北三里,順治元年建。

盤石庵 在縣城內大石橋左。

孝順庵 在縣城內西南,成化間建,李秉《記》。

皇清順治三年重修。

秋水庵 在城東五里。順治十二年,僧印洪建,縣丞程瑒《記》。

妙因庵 在鎮川門外,萬曆間建。

玉清觀 在縣城北三十里,至元間建。

新驛塔 在縣西四里,為曹邑文峰驛,寺辛塔即此。唐初時建,明嘉靖間重修,朱綱《記》。崇禎庚辰復建。

寶乘塔 在縣左山興化禪院。

大乘塔 在縣西五十餘里大豐寺中。寺瀕河,其鎮即明塔兒灣。塔上有石刻云:「大唐貞觀某年尉遲恭奉敕監修。」

定陶縣

天王寺 ,在縣城東隅。

招遠寺 在城東三十里。

紅蘭寺 在城南五里

黃德寺 在城西南十五里。

北丁寺 :在城東北十八里。

「白衣堂 」 在東門內。

觀音堂 在城西十五里。

濟寧州

普照寺 在州治西北

鐵塔寺 :在州治東南,有鐵塔數丈。

慈雲寺 在濟寧州西晉陽山上。

釋迦禪寺 ,在州治東,元末毀壞。

頤真寺 在州治南,元延祐七年建。

元會庵 在州治東北,明宣德三年建。

神霄萬壽庵 在州治南,明永樂七年建。永勝庵 在州草橋西,運河南岸。里人鄭與僑有《記》。

峨眉庵 在皇經閣前,里人江中漢等修建。濟陰楊通睿《碑記》。

白衣觀音堂 在州城西南隅,郡人于若瀛有記。羅文瑞書。一在運河南岸,一在中新閘南,一在東關,一在北關。

泰山行宮 在稅課街西,郡人魏人望有記。一在濟安橋月河口,一在河東,郡人郭汝有「記。」 大生庵 一在州東門外,一在稅課橋南。百子堂 在州稅課街南。

臥佛禪寺 在州河東大南關曹家街迤東,萬曆二十五年建,郡人楊洵、于若瀛《碑記》。

慶雲寺 在州城西三十里縉雲山上。

石佛寺 在石佛閘河東岸,有閣。

興福寺 在州城北二十里,唐時建。

顯福寺 在州城北三十里耿村。

南照寺 在州城北二十五里。《王府集》。

「阮家寺 」 在州城西,新挑河。

邵莊寺 在州城南。《潭口集》。

邢莊村 在州城東。《荊塚集》

華嚴庵 在州東門外,舊為茶庵,總河劉東星易今名。宋國士建,僧如慧重修。

法華庵 ,在北關外,舊為茶庵,歲久傾圮。僧成一苦行募化重建。殿前藤花一株,大可蔽畝。庵西為入都孔道,施茶施薑湯,歲以為常,行人便之。

瓶月庵 ,一名「地藏庵」 ,在城內東南隅。三面環水,高柳參天,雉堞當門,宛然繡屏相映。僧寬秀重修,內貯水陸神像,乃名手所繪,備極工巧。「普濟庵 」 ,在州東關楊家壩,僧法光募建,為南北接眾叢林。